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2-13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的规定,如果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且债权人没有过错,那么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债权人或担保人有过错,那么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的规定,如果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且担保人无过错,那么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担保人有过错,那么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如果主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并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不承担责任。但是,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主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有欺骗故意,如果只有债务人一方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或者保证人受一方当事人的行政命令而提供保证,都不能免除责任;二是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实施了恶意串通行为,足以使保证人受骗上当。如果是双方当事人各怀不同的目的,未经串通,由于保证人的过失而提供保证,仍应承担责任;三是保证人无过错。
如果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欺诈、胁迫的主体只能是主合同的债权人,而不包括主合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二是保证人提供保证完全是违背真实意愿,在对主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基础和内容完全不知情或有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提供的保证。
根据《担保法》第24条的规定,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保证合同有特殊约定,按照约定执行。
这是为了尊重保证人的意思自治,保证人自愿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主合同提供保证是基于对双方的信任和对主合同原有内容的确认。双方当事人对原合同进行变更实质上是一项新的合同行为,未经保证人同意就不再承担责任。
保证合同是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同时,保证合同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如果保证合同未成立,保证人免除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未成立的主要情形包括:1.主合同尚未成立;2.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
根据《担保法》第23条的规定,如果在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的债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债务转移必须合法有效,即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债务人转移债务未经债权人同意,转让行为无效,保证人仍要承担责任。如果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但未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对已转移部分债务可不承担责任,但对未转移的部分债务仍应承担责任。保证人同意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在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变更后方可。
保证期限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它关系到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承担能否实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担保债权的存续时间。保证期间属于类除斥期间,超过该期间,权利即归于消灭,债权人将失去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胜诉权。保证期间可以通过约定予以变更,保证期间的确认根据是否有约定或约定是否明确来确定。
根据《担保法》第28条的规定,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权利,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权利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明知或应知债务人破产疏于申报和通知,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此外,还有其他情形可以免除保证责任,如保证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怠于行使权利导致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