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2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也不得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压员工工资可以视为一种变相的交付保证金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对于遭受压员工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这两种途径可以帮助员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五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若劳动者因故不能领取工资,可以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也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必须书面记录支付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同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果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按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八条,对于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按照协议或合同规定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等,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