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14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离职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然而,大多数企业并不会在离职当天即时结算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来要求支付: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一致。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劳动关系解除是因为拖欠工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等,一般都能够最终解决问题。然而,申请劳动仲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程序,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员工离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办理,以下是一般的离职流程:
员工应提前30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给人事行政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会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的离职原因并做记录。
根据离职手续表办理相关手续:
(1) 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给部门负责人签字,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
(2) 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收回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用品,并确认上交无误后签字确认。
(3) 财务部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是否有财务上的拖欠(包括借款项、出差报销等),如有拖欠则当场清还,无拖欠则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4) 离职员工在得到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5) 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果离职员工需要转移公积金,人事行政部会根据提供的新账户进行转移;如果需要取出公积金,则由员工自行办理。
(6) 人事行政部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
(7) 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同时结清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