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20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此签订的实习协议原则上属于合同性质,而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的在校生不被视为就业,因此无需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或服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同时,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劳动关系只能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结合生产资料实现劳动过程时才能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法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劳动过程,不包括未形成劳动关系的就业过程。然而,考虑到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因此我国的《劳动法》将就业纳入调整范围。
劳动关系只能存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不能称为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不能同时与一个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灵活就业者可以与不同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他们的工作时间相互错开,仍符合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过程,为社会生产或社会产品提供服务。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归属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组织指挥下为实现用人单位的利益而劳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有利条件和物质保障,并支付合理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