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劳务税收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务派遣法律知识

涉外劳务税收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09-13

 
74379

涉外劳务税收的规定

一、涉外个人各项所得纳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涉外人员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如下:

(一)居民纳税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单位或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税[1995]98号文件规定:“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是指个人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满5年,即在连续5年中的每一纳税年度内均居住满1年。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后,从第六年起的以后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如该个人在第六年起以后的某一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不足90天(执行税收协定或安排为183天,下同),可以按《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确定纳税义务(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的个人,仅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税,且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从再次居住满1年的年度起重新计算5年期限。

(二)非居民纳税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税发[1994]89号文件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所谓习惯性居住,是判定纳税义务人是居民或非居民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习惯性居住地。

《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不扣减日数。

涉外税收的征收管理特点

1、法律依据不完全相同

税收的法律、法规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依据和行动规范。目前,我国涉外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除了适用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外,还包括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外企业征收所得税时,不仅要严格依照税法办事,还要遵守与各缔约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当税收协定与税法的规定不一致时,优先适用税收协定的规定。

2、税收征收管理的对象不同

涉外税收征收管理的对象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受雇的和独立提供劳务的外籍人员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涉外企业征税涉及到国际间的收入与费用的分配,关联企业之间非正常交易价格的调整,国际避税、逃税的防范等复杂问题。

3、对税源控制的难易程度不同

我国同时实行居民居住地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对居民对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都要征税。然而,由于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对居民境外所得难以准确掌握。对外国企业来华承包的工程作业,由于工程地点分散、期限较短,税源难以控制。涉外税收征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
延伸阅读
  1. 合同公证要求双方必须到场签名确认
  2. 离婚经济补偿的适用条件
  3. 加盟店职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主体
  4. 法院判决书下来了责任方没钱赔偿的解决办法
  5. 退休人员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工作经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合作协议书
  2. 国际劳务合同范本
  3. 劳务协议书范本
  4.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