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了劳务协议,发生工伤会赔偿多少钱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9-26
一、劳务协议签订后发生工伤的赔偿问题
1.赔偿项目和数额的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劳动者发生工伤后,赔偿的具体数额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只规定了赔偿的项目。具体的赔偿数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2.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项目
根据上述解释,受害人因工伤需要医疗治疗时,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各项费用。
3.伤残导致的费用和损失赔偿
如果受害人因工伤导致伤残,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等。这些费用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康复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4.受害人死亡的赔偿
如果受害人因工伤导致死亡,赔偿义务人除了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5.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
如果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来确定赔偿金额。
6.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继承,除非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合同性质
劳务合同是指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合同。
2.合同目的
劳务合同的目的是提供劳务,以雇佣人对受雇佣人的劳动行为的支配为合同标的;而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
3.国家干预的程度
劳务合同更多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当事人平等协商一致的结果,国家干预的程度较小;而劳动合同除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外,还涉及国家干预,劳动法对合同的订立程序、用人单位的义务、工作条件、劳动保护、最低工资、合同解除等都作了特别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
4.主体及其关系
劳动合同中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在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后,遵守其内部的规章制度,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从属关系。而劳务合同则不具备上述特征。
5.法律调整
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调整,而雇佣合同应属于民法调整。虽然合同法没有对雇佣合同做出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适用民法来调整。
6.合同争议的处理程序
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仲裁机构或法院可以裁判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法的规定处理,解除雇佣关系也没有特别的程序要求,双方均可随时解除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