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8-03
根据法律规定,竞业限制协议一般在劳动者入职时签订,而不是在离职时签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除非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员工不愿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情形。一类是协议书的内容对员工的要求过多、过高,员工对协议书产生了“恐惧感”。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认真协商协议书的内容,以求达成一份公平、对等的协议书。另一类则是员工另有所图,不希望为自己增加任何义务。对这类员工的处理难度可能要大很多,而且不仅仅是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就能够解决的。此时需要明确一点,竞业限制协议是与保密岗位同步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保密岗位也就不存在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的问题了。所以,如果员工坚持不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书,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员工流动带来不正当竞争,企业必须明确告知员工,职业生涯中面临必须的抉择:要么签署协议书,要么离开保密岗位。
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当事人可以约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和支付形式。如果没有约定,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裁量确定。一般情况下,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支付形式为一次性支付。
竞业禁止产生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竞业禁止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具有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竞业禁止所要限制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业禁止是一种不作为义务。竞业禁止有一定的限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