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粮食犯罪吗
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24-04-06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商品售卖很贵,由其中一家公司定价导致老百姓买到的商品价格高企。一些粮食就被某个公司单独垄断,导致该粮食在市场上流通的时候价格非常的高,面对垄断粮食这类行为很多人觉得该公司违法。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垄断粮食违法行为
未经许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未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或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行为属于垄断粮食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没收非法收购的粮食,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收购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此类行为后,应将案件移交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行为属于垄断粮食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并吊销相关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并可没收违法所得。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过程中索取或收受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尚不构成犯罪,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价格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粮食收购者有未按照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或者收购粮食压级压价、垄断或操纵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将受到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的行政处罚。
其他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将受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粮食收购者被售粮者举报未及时支付售粮款;粮食收购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未按照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接受委托的粮食经营者从事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未执行国家有关政策。
质量鉴定和库存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进行粮食质量鉴定的行为将受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警告,并可处以出库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倒卖陈化粮或者不按规定使用陈化粮的行为将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包括没收非法倒卖的粮食,并处以非法倒卖粮食价值2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并处非法倒卖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同时吊销营业执照;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粮食库存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的粮食库存低于规定的最低库存量的行为将受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不足部分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同时可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吊销营业执照。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的粮食库存超出规定的最高库存量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其他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粮食经营者未按照规定使用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行为将受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卫生部门的责令改正和警告,并且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和加工。
其他处罚规定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依法予以处罚。
财政部门违法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财政部门未按照国家关于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或者挤占、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的行为将受到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财政部门的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阻碍粮食自由流通行为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粮食自由流通的行为将受到《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的处罚。
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经营活动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监督检查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