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9-0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串通投标罪的主体包括招标人、投标人或单位。如果投标人是单位,且参与了串通投标行为构成犯罪的,就属于单位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如果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并且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对于串通投标行为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情况,也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
串通投标罪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即招标人有意向某一特定投标人透露其标底行为。
即招标人在公开开标之前,私下开启投标人标书,并通告给尚未报送标书的投标人。
即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就其标书作澄清事实时,故意做引导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人中标。
即招标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同样的标书实行差别对待,或对不同的投标者实施差别对待。
即招标者允许不符合投标资格的投标者参加投标,并让其中标。
即投标者通过贿赂手段,在公开开标之前,从招标者处获取投标者报价或其他投标条件。
即投标人有意与招标人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人以额外补偿。
即招标者与某投标者商定,在公开投标时,故意抬高标价,使标价高于通常价,而致其他投标者上当受损。高价定标后,招标者按约定给故意抬高标价的投标者一定的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