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30

 
68315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是目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我国刑法的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着手,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及共同犯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事故大量出现,已成了社会的一大公害。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然而,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因为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必须是两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是不存在共同犯罪的。为了解决交通肇事的共犯问题,有必要对交通肇事的类型及构成作详细分析。

交通肇事罪的类型及构成

根据《刑法》以及《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有三种情形。

1.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行为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侵害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解释》第8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只能是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的交通运输活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

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逃逸”。逃逸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肇事后逃逸的实质在于拒不履行救助义务,因为肇事者的不救助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逃逸行为发生的时间是在交通肇事行为之后,而不是在交通肇事过程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逃逸行为不是加重量刑情节而是构成要件,即是否具有“逃逸”行为是决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要件之一。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这是第二种情形的结果加重,即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产生的死亡后果,法律规定更为严厉的法定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发生在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之后,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发生了交通肇事,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对于该条规定的共犯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而指使肇事人逃逸是故意犯罪,因此不存在共同犯罪。另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规定,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犯罪主体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人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在交通肇事罪中,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与肇事者共同构成了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

一、教唆犯或帮助犯的构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当肇事的行为人在具有救助义务的情况下,受到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的指使,逃逸并不履行救助义务,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时,构成教唆犯或帮助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

二、对共同犯罪的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罪中的共同犯罪处理过于注重现实需要。为了避免对交通肇事逃逸共犯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的误解和争议,正确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必要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两种情况规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界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并便于司法机关对其进行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独立犯罪规定

一、修正刑法

为了更好地惩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建议对我国刑法进行修正,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这样可以更加明确地界定肇事逃逸行为的违法性质,为司法机关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罪

在修正刑法的基础上,应当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罪。这一罪名可以涵盖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两种情况,以便更加全面地惩罚肇事逃逸行为的不法行为和后果。同时,可以规定相应的刑罚幅度,以确保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惩处力度适当。

三、明确司法机关的处理原则

明确司法机关在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时的原则,可以减少对共同犯罪的过度关注。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评估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依法进行独立的定性和量刑。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公正和有效处理。通过以上的改写和扩写,文章的文字相似度与原文最小化,但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使用了标题、子标题和段落来组织内容,使文章更符合SEO标准。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成立要件是什么
  2. 醉酒者犯罪,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3. 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会被吊销驾照五年吗
  4. 骑电动车出事故会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吗
  5. 交通肇事有自首禁驾吗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是什么
  2. 普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3. 肇事逃逸被抓还能上班吗
  4. 交通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怎么处理
  5. 小事故逃逸后还能私了吗
  6. 小事故逃逸拘留多少天
  7. 把车撞了逃逸是什么罪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