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11
一般情况下,醉酒驾车肇事和采用放火、决水、爆炸等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危害公共安全性质上有差异,不能将醉酒驾车肇事简单地一律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在具体案件中根据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环境等情况来具体分析判断,不能单纯以危害后果来判断醉酒驾车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2月10日《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第一条,醉酒驾车肇事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要件是: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于这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情况,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根据《刑事审判参考》第908号案例,醉酒驾车肇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指醉酒驾驶肇事后立即停止行驶,即发生一次碰撞。除非有确实、充分的证据,一般情况下都是认定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过失态度,进而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指醉酒驾车肇事后为避免其他危害后果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因惊慌失措而发生二次碰撞。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为过失。如果同时符合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般条款与特别条款的关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更为妥当。
指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行驶,导致再次肇事,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即发生二次碰撞。这种情形明显反映出行为人不计醉酒驾驶后果,对他人伤亡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应当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具体认定上,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驾驶资质、是否正常行驶、行驶速度、车况路况、能见度、案发地点车辆及行人多少、肇事后的表现以及行为人关于主观心态的供述、相关证人的证言等情况。
对于仅发生一次冲撞行为的情形,并非绝对排除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确有证据证实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仍执意驾车,导致一次冲撞发生重大伤亡的,仍然可能依法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些情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可能持放任心态。
此外,醉酒驾驶撞死人的行为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在判断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时,需要考虑行为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受到酒精的影响程度,特别是行为人实施了交通肇事和杀人两个行为的情况,需要判断行为人对其杀人行为是否有认识。
对于为逃避酒驾检查而驾车冲撞警察和他人车辆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