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成立要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调解法律知识

浅谈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成立要件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13

 
66487
浅谈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成立要件

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要件结构

一、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发生在交通肇事罪成立之后

刑法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最重一档法定刑的行为表现而规定。根据刑法规定,“致人死亡”通常是指某种犯罪的加重结果。然而,将“致人死亡”解释为交通肇事行为引起的结果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逃逸行为中已经介入了新的原因行为,即“逃逸”。因此,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称为情节加重犯的加重情节更为合理。

二、行为人逃逸的主观认知是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

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逃离了事故现场,这是行为人逃逸的主观认知因素。行为人在逃逸之前是否查看了交通肇事的结果以及行为人主观上认为被害人是死是活不重要。只要实际上被害人在事故现场没有死亡,而是由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使其没有获得及时救助而死亡,对行为人即可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规定。

三、行为人的逃逸与被害人的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行为人的逃逸与被害人的死亡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死亡结果是由行为人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造成,行为人事后逃逸,对行为人只能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二量刑档次,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节。如果事后逃逸的行为人先前的交通肇事撞伤被害人后,即使立即救助也无法挽回被害人生命的,也不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只有证实了行为人的逃逸与被害人的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方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

四、“因逃逸致人死亡”涉及的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是过失

交通肇事罪的过失罪过表现在行为人对交通肇事行为引起的直接结果的认识和态度上,而“因逃逸致人死亡”涉及的是行为人对逃逸行为致人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致人死亡既非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构成要件的结果,亦非情节加重犯的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交通肇事罪整体的过失性质。

延伸阅读
  1. 酒驾致死,如何判刑?
  2. 团体意外保险拒赔理由大揭秘
  3. 车身超长肇事全责吗
  4. 仲裁完的交通事故,是否还可进行诉讼?
  5. 醉酒驾驶撞死行人以危险驾驶罪论处吗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交警部门调解的协议能否推翻
  2. 车辆已经报废但是手续没有销户怎么办
  3. 物业收停车费刮擦谁负责
  4. 交通事故调解的赔偿的标准怎么确定
  5. 车子拐弯被人撞车子跑了怎么办
  6. 大货车疲劳驾驶怎么处罚
  7. 摩托车无证驾驶冲卡怎么处罚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