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排除性条件的适用探析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06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排除性条件的适用探析
一、典型案例
付某系某物流公司保安,2008年10月16日下班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与相对方向行驶的贺某驾驶的拖拉机相撞,造成付某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付某系无证驾驶,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贺某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付某向当地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申请,请求认定工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付某所受伤害确定为工伤。公司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因犯罪或违法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无证驾驶属于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该行为同时也属于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属于工伤认定排除性条件规定的情形,遂向当地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当地政府维持了工伤认定决定书,公司仍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无证驾驶行为是否违反了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是依法由公安机关公开执行治安法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管理行为。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是否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呢?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此时对是否违反治安管理的界定,主要依据就是1994年5月12日开始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然而,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为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分离了出来,对于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为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专门的法律进行调整和规范。因此,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不再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006年3月1日,《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施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随之失去法律效力。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各自有了不同的法律进行调整和规范。然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仍规定了无证驾驶行为。由此可见,除无证驾驶外,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不再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004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复函明确了一般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不作为工伤认定的排除条件,但未解决无证驾驶等情节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否作为工伤认定的排除条件。而在司法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工伤争议恰恰是由于上下班途中的无证驾驶发生了交通事故引起的。这种情况是否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作为工伤认定的除外情形呢?关键在于伤亡结果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三、因果关系的确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如何来理解这一条文呢?依据法理学中法律解释的一般方法,法律解释通常都是从文义解释开始的。采用文义解释的方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伤亡是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伤亡后果与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具有因果关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对于工伤认定的排除性规定,只有在公安机关有关法律文书认定职工行为违反治安管理,且该行为与伤亡后果具有因果关系的条件下才能适用。因果关系有必然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等多重认定标准。工伤认定中因果关系一般应以必然因果关系为标准,即伤亡后果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之间具有内在的、直接的、逻辑的联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强调只有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直接导致职工自身的伤害才不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