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的利弊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法法律法规 > 基金法法规法律知识

设立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的利弊有哪些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0-05-25

 
6415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设立并购基金了,这也吸引了到了很多人的讨论和关注。关于并购基金,有利也有弊,那么并购基金的具体利弊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设立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的利弊

(1)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政策

2014年10月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不涉及借壳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并购重组将取消行政审批;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市场:

2014年,共有超过86家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基金总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2016年1-3月,共有超过80家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其中30家基金规模超10亿元,基金总规模超过400亿元。

(2)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利

消除并购前期风险:

可通过并购基金提前了解目标企业,储备与培育战略业务。降低并购前期风险,形成上市公司与项目之间的“储备池”和“缓冲带“,促进上市公司战略转型,减少未来并购信息不对称风险。另外,可借助PE对项目判断的经验和能力,优势互补,与PE一起,对拟投资项目的筛选、立项、组织实施及对已投项目监督、共同管理,可提高并购项目的成功率。

杠杆收购,不占用过多资金:

参与设立并购基金进行收购属于杠杆收购,只需付出部分出资,且根据项目进度逐期支付,剩余资金由外部募集,即可锁定并购标的,不占用上市企业过多的营运资金。

提高并购效率:

如上市公司独立做并购,通常的资金来源包括再融资、定向增发等,耗时需要一年左右,有时会错过一些并购机会;收购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整合才能消化并购的负面效应。而PE发起的并购基金能很快提供较高的资金杠杆,以并购基金形式收购,用三年左右可整合、消化并购标的,再将其装入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单干”更有效率。

提高公司实力,提升公司估值:

通过利用PE的资源优势及其各种专业金融工具放大公司的投资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收购或参股符合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的具有资源、渠道、品牌等优势的相关项目,以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等方式,壮大公司的实力。由于并购风险可控,预期明确,通常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会有较大的上涨,较大幅度提升公司估值。

(3)PE私募机构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利

提高投资退出的安全性:

这种模式在投资之初就锁定了特定上市公司作为退出渠道,从而提高了PE投资的安全边界。另外,有上市公司作为基石投资人,有助于提高对项目质量的的判断;上市公司通常会介入甚至主导投后管理,有助于提升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此外,上市公司强大的采购、销售渠道等资源有助于项目公司做大做强,迅速提升业绩。

降低募资难度:

国内的投资环境决定了LP群体的“短、平、快”的投资需求,而“PE+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完全符合“短、平、快”的投资需求:通常是有了明确的投资标的,才向其他LP募资,投资周期短;模式设计中由上市公司大股东做出某种还本付息承诺或在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优先承担一定范围内的亏损,投资相对平稳;通常3年就可以由上市公司收购而退出,投资回收快。

“PE+上市公司”的投资流程及投资回报相对于传统的PE、VC模式,更符合国内众多私人资本的需求,对于GP合伙人而言,无疑将降低募资难度。

(4)杠杆风险、内幕交易风险、监管风险、流动性风险

上市公司需对优先级资金本金及收益进行担保或兜底。结构化基金收益要优先分配优先级资金及收益,极端情况下(基金全部亏损),需要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对优先级资金本金及收益兜底。

内幕交易及监管风险。上市公司实质主导并购基金,涉及较多内部知情人,有可能造成内幕交易及相关处罚。

投资效益不达标或基金亏损。产业投资周期长、流动性较低,投资回收期较长,且投资并购过程中将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投资标的公司经营管理、并购整合等多种因素影响,将可能面临投资效益不达预期或基金亏损的风险。

二、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的发展趋势

(一)上市公司协同PE/券商设立并购基金成趋势

鉴于国内并购基金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上市公司与PE或券商合作设立并购基金进行协同并购的模式仍是发展趋势。随着监管政策促进、上市公司自身业务整合需要,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并投资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加深,我国并购基金或将步入快速发展期,未来数年内协同并购基金有望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重要基金类型。

(二)医疗、文化、环保、移动互联行业成热点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所投资的领域大多与其本身行业或上下游产业相关。从具体行业类型来看,目前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并投资的案例大量集中于医疗、文化、环保、移动互联等领域,因此,随着并购基金对上述行业频繁投资和整合,医疗、文化、环保、移动互联行业将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新热点。

(三)监管层将加强规范协同并购模式运作

由于灵活便捷的“上市公司+PE”协同并购模式既能方便上市公司融资需要,又能满足PE退出需求,因此自2011年天堂硅谷与**牧业合作首创该模式始,多家上市公司和PE相继效仿。但由于该模式特点决定了PE能方便地介入或知悉上市公司内部运作,因此证券交易所等监管层在肯定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此模式下可能引发的市场操作、内幕交易以及信息披露等问题,预期监管层会增加明文规定或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协同并购模式发展。

延伸阅读
  1. 利润确定的计算方法
  2.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所需时间
  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
  4. 公司吸收合并的法律解释
  5.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舞弊行为

基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监事会的议事方式
  2. 什么样的企业能发行股票
  3.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4. 股权融资偏好的劣势
  5. 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需文件
  6.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二○○一年修订本)
  7.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加拿大最大、北美洲第三大、世界第六大的证券交易所
基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上市公司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2. 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范本
  3.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