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公司内部结构有哪些具体设置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31
提起基金我们就能够想到有关企业的事项,基金一般分为私募基金和另一种基金,私募基金一般存在于企业之中,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基金方式,广泛作用于市场。自己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私募基金公司内部结构及其设置
1. 权力机构
联合管理委员会是私募基金的权力机构,由每位基金投资人(合伙人)各自委派1名代表组成。其职责包括批准《基金章程》、《资产管理协议》、《资金监管协议》等法律文件,并决定更新合伙人的加入、退伙、解散等事项。
2. 决策机构
投资委员会由普通合伙人授权的专业人士和有限合伙人的委派代表组成。其职责包括所有投资项目的决策,以及做出资金调动的指令等重大事项。
3. 执行机构
基金管理人负责寻找、论证项目,执行投资决策,跟踪项目管理,并进行基金的持续募集等。
4. 资金监管
基金托管人由全体合伙人共同选定的商业银行担任,负责对基金在该行业开立的托管账户进行严格监管,并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保证资金不被挪用、侵占。
5. 顾问机构
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外部聘请的投行、行业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对拟投资的项目发表独立意见。
6. 资金保管
托管银行是注册资金以及未来募集的有限合伙人资金的委托管理方。根据资金托管协议,托管银行对基金的资金调度进行严格监管。
私募基金的风险管理体系
私募基金的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和精神进行职能分工和牵制设计,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控风险。
1. 可续的管理机制
基金决策机制、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审计/估值/法律机构分别拥有投资决策权、投资管理权、资金监管权和投资监督权。
2. 严格的约束/激励机制
基金管理人必须严谨、勤勉地履行职责,根据《资产管理协议》受托对基金资产进行管理。基金权力机构有权更换基金管理人,并将其收益与业绩挂钩。
3. 专业的技术控制手段
投资前风险控制包括充分的尽职调查、独立的中介机构介入、专业的风险评估以及事先设定可退出方案。投资中风险控制通过严密的法律条款设定安全的交易方式,并在投资后采取严密的监管措施。风险化解措施要求被投资方提供足够的资产担保,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违约处置。
4. 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临时报告等。投资人有权自费委托专业人员对基金进行审查。
5. 募投方向
募投方向决定了基金的风险、回报和期限等基本特征,包括Pre-IPO项目、成长期的风险投资、成熟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业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能源、矿山等项目。
6. 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是私募基金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包括股权、债权公开发行、大股东回购、促进项目公司被并购、同业转让等方式。
7. 基金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基金设计机制应充分考虑基金投资者尤其是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包括普通股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独立第三方对资金实施监管、重大事项由合伙人协商确定、投资者参与集体决策、基金份额转让和退出、及时获得信息及行使监督权。
8. 基金收益分配
基金收益包括基金费用和收益分成两部分,具体比例根据行业规则确定。收益分成的起点可以通过谈判和沟通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