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7-10
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是指采取具体措施来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格)并消除履行缺陷。这种责任形式与继续履行(解决不履行问题)和赔偿损失具有互补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采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式包括:
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
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修理、更换、退货。
在适用采取补救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根据合同法第61条仍不能确定违约责任时,才可以采取补救措施。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已经约定了不适当履行的违约责任形式,应按照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首先应根据合同法第61条确定违约责任;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无法根据合同法第61条确定违约责任,才可以采取这些补救措施。
应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大小来确定相适应的补救方式。
受害方有权选择采取哪种补救措施,但选择的方式必须合理。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合同中违约条款的约定至关重要。
违约责任条款的约定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设定违约条款,另一种是在质量责任、交付责任等条款中同时约定。后者虽然更隐蔽,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违约责任的约定不能仅仅是“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或“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等,必须明确违约责任的实现程序、数额或计算方法。最简便明了的方式是直接约定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条款具有以下意义:
约定违约金条款会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威慑,促使对方尽可能地依约履行合同。
如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控制能力,可以直接根据违约金条款扣款或压款,进一步取得谈判主动权。
如果对方提出违约金高于所造成的损失,对方应承担证明责任。
违约金条款可以与数量条款、质量责任条款、付款条款、迟延交付责任条款等相关条款一并约定。一般来说,违约金条款的约定为:甲方应当……,未……的,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