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卖方迟延履行的救济途径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16
进行买卖交易的时候,买卖双方一般要签订合同,而在实践中如果是普通买卖的,一般是以口头的形式签订合同,但进行大额商品买卖时,一般要签订书面合同,那么买卖合同卖方迟延履行有什么救济途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买卖合同卖方迟延履行的救济途径
一、强制执行
根据买卖合同法,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强制执行卖方的履行义务。
二、赔偿损失
如果卖方的迟延履行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债权人可以要求卖方赔偿损失。
三、不可抗力的影响
在卖方给付迟延后,如果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标的物毁损,卖方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是,如果卖方能够证明即使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然会发生,那么卖方可以免除责任。
四、解除合同
如果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并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者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以下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履行债务。
有关迟延履行期间的法律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六条,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或迟延履行金从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从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如果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如果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如果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以物抵债,计算至成交裁定或抵债裁定生效之日;如果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非因被执行人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