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9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为了实现合同签订的根本目的,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下面简要论述一下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您解答。
一、合同订立阶段
(一) 合同相对方的资信审查
根据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订立合同。1、对于单位作为对方当事人,需要审查其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生产经营的资格、资质、履行合同的能力以及信用情况等。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并确保其真实性。这些文件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对公账户资料、资质证书等。2、对于自然人作为对方当事人,需要审查其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需要确定其是否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以及是否具有对合同标的进行处分的权利。在签订合同之前,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详细记录其经常居住地址、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身份证复印件应由本人签字确认以确保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个人财产证明的复印件,如房产所有权证、车辆登记注册证等,以防止在诉讼中陷入被动。3、对于标的额较大的合同,应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进行调查,包括:(1) 对财产状况的审查,主要包括: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和实有资金是否与所签订的合同相适应;对方当事人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所有权状况、是否被设立担保等。(2) 对供货能力的审查:针对买卖合同中卖方的审查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库存商品状况及进货渠道等方面。主要考虑卖方是否具备必要的设备、原料、资金、技术等条件,是否能按照合同要求及时生产或提供所需商品的质量和数量。(3) 对履行信用的审查:一个企业一贯履行合同的情况反映了该企业履约信用的高低。需要注意对方当事人的经营现状和当地的口碑,必要时可以向工商部门查询其年检情况。
(二) 关于合同形式的选择
根据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选择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也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根据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如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为了减少纠纷,建议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于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分批签订合同,仍应以书面形式为准。从保存证据的角度考虑,不建议使用传真、电子邮件、信件的形式订立合同。另外,对于时间紧迫而达成的口头协议,应在事后及时补签书面合同。总之,“口说无凭、立字为据”是合同形式的基本原则。
(三) 关于合同条款
根据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 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二) 标的;(三) 数量;(四) 质量;(五) 价款或报酬;(六)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 违约责任;(八) 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1、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参考合同范本,并尽量满足以下要求:(1) 合同内容在逻辑上前后一致,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前后称呼要一致;(2) 合同使用的概念应有确定的含义,避免多种解释,切忌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3) 合同使用的文字明白易懂,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文学上渲染、形容、夸张的手法,也不要使用文言文,以免在理解上产生困难或歧义;(4) 对于涉外经济合同,需要注意翻译合同条款的准确性,使译本与正本的内容保持高度一致;(5) 使用标点符号得当;(6) 书写工整、书面整洁、字迹清楚。2、在签订合同时,除了签署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外,还应签署其他普通条款,如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终止、解除的条件等。争议的解决方式应尽量约定在我方所在地的法院解决。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有利于我方解除合同的条件。3、关于合同签订:首先,应审查对方的身份,主要是确定签订合同的人是否具备代表企业或他人签订合同的资格。如果不是本人签订合同,必须要有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明确授权范围和权限。代表个人签订合同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由授权人亲笔签名。代表企业签订合同的,授权委托书必须加盖公章(不能用部门或财务章等代替)。签名和盖章都应清晰可见。另外,还要注意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是否超出了代理权限和代理期限。其次,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1) 如有修改合同文本的情况,应在修改处加盖章注明,并保持双方存留的合同文本内容一致。(2) 合同文本应加盖骑缝章,自然人签名应在每页都签名。(3) 如果双方无法同时进行签字或盖章,应尽量先交由对方先签字或盖章,以免对方拿到我方已盖章的合同后迟迟不盖章。第三,在合同签订后应注意:(1) 应复印合同正式文本若干份,并将原件存档,平时尽量使用复印件,以免原件丢失。(2) 如发现有笔误需要更正的情况,应取得对方同意,并在修正处加盖双方公章,注明修正日期。
二、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 要有较强的证据意识
1、无论任何诉讼,证据都是最基础和关键的。因此,应尽量多地获取对方的证据,同时使对方尽量少地保留我方的证据。在合同履行时,我方应保留对方的证据,包括合同原件及所有附属文件,对方向我方发送的所有书面函件、传真、电子邮件、收据、收付款凭证、收货发货单证、违约的证据、身份信息等一切证明合同履行过程的资料。而我方要尽量少地以书面形式向对方发函,包括传真、电子邮件,也要在纠纷发生后避免电话录音。2、在合同未到双方签字盖章之前,尽量不要制作由我方盖章的过程性文件交给对方,也不要将我方盖好章而对方未盖章的合同文本交给对方自行盖章,最好由我方人员自己拿到对方单位盖好章后返回一份。否则,对方拿到我方盖章的合同后,可以迟迟不盖章,但又可以随时盖章,这将使我方处于被动地位。3、要意识到传真、电话、电子邮件并不一定可靠,只有对方签字盖章的东西才是可靠的。因此,需要取得对方的证据就需要对方签收。一种方式是在我方的文件签收簿上签字,另一种方式是准备两份文件,一份交给对方,另一份由对方签字或盖章后收回保存。如果对方拒绝签收函件,一般建议采用公证送达的方式以保留证据。对于常年有业务往来的客户之间,如果涉及到货款结算,建议定期与对方对账,并签字盖章确认。
(二) 要有诉讼时效意识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因此,对于涉及债权的合同,应进行时效管理,至少在时效届满前几个月采取措施防止债权过期。一种措施是提起诉讼。另一种措施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起算,比如要求对方在催收函上签收,不签收的进行公证送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