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的联系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的联系是什么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9-10

 
62014
在现实生活中借贷是很普遍的现象,债务人贷款后如果没有能力偿还的,在找到第三人能接受债务的情况下,可以将债务转移给第三者,但转移债务的时候需要征得债权人的同意,那么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的联系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的联系是什么

一、生效条件的区别

债务转移时,债务人和债权人应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并且需要对方的同意。否则,债务转移不生效。而在第三人代替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单方表示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与债权人或债务人达成代替清偿债务的协议,但并没有转让债务。即使在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效力但不能对抗债权人,债权人也不得直接向第三人请求履行债务。

二、新合同中的法律地位的区别

在债务转移的情况下,债务人已经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如果是债务的全部转让则第三人将完全代替债务人的地位,债务人将退出该合同关系,原合同关系将消灭。若使部分转让,第三人也将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债务人。但是在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只是履行主体而不是合同的债务人。对于债权人只能将第三人作为债务履行的辅助人而不能将其作为合同当事人。

三、责任的区别

在债务转移的情况下,第三人已经成为合同关系当事人,如果其未能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债务人可直接请求第三人履行义务和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第三人已完全代替债务人,那么债权人便不能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而在第三人代替履行时,当第三人不履行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对第三人的履行不适当的行为,仍由债务人承担债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对于债权人来说,不能直接向第三人请求履行债务,只能要求债务人承担第三人不履行的违约责任。

从以上法律特征看,债务的代为履行与债务转移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对“约定”与“同意”的理解上。当合同法第六十五条中的当事人理解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时,与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债权人同意不易区分。既然已经形成约定则债权人必定同意,即约定中也包括着债权人同意的意思。第八十四条规定的“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在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可能形成代为履行的情形。

因此,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否明确具体进行认定。如果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明确的“代为履行”或“债务转移”就应严格按照第六十五条和第八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认定。如果约定不明确,应从债务的形成过程和债权人的意思表示进行分析。此外,债务转移与第三人履行的法律后果不同,当事人在纠纷诉讼中常常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因此在认定纠纷性质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债务关系的关联度。

延伸阅读
  1.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的法律性质
  2. 质押票据质押权人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
  3. 代为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行性
  4. 第三人代理履行和债务转让之间的区别
  5. 债务转移与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的区别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网站不履行合同如何赔偿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