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18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对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以及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55条和第56条的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赔偿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中,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有权予以变更。
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争议最多的是赔偿协议是否部分无效或可撤销。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协议的、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协议。
在实践中,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要求重新获赔的案件较为多见。重大误解是指在协议签订时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对事态的判断出现失误,导致在抱有重大误解的心态下签订协议,而并非真实意思的表示。显失公平主要是指被侵害的当事人的实际损失远远超过预期损失,并且这种利益差超过了法律允许的限度。当事人申请法院撤销赔偿协议时,应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不仅要看签订合同时受害方是否因缺乏经验、技能等而缺乏正当认识能力,还要看协议是否造成实际损失和预期损失的巨大差异。如果损失差距不大,或者当事人订约时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有清楚的认识,则不能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反之,则可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
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协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对于遭受交通事故并造成身体损害后果可能构成伤残的情况,应当在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中考虑相关内容。除非受害人当时伤情显著轻微,比如伤势无需治疗或治疗中医生告知轻微受损且医疗费用极少,否则当事人在公安机关主持调解时已将受害方可能出现残疾的因素考虑在内并一并解决,受害方的诉讼请求就不应得到保护;反之,受害方的诉讼请求就应得到保护。
有些侵害人为了避免今后与受害人再发生赔偿纠纷,会在签订赔偿协议时放宽赔偿标准或另行给付一次性后续赔偿款,以求避免今后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调解协议,应当认为受害人已充分考虑今后可能出现新伤情的因素,并愿意接受今后可能发现新伤情得不到另外赔偿的风险。即使该协议签订时存在风险和利益并存的情况,一旦当事人达成合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反悔;反之,赔偿协议所遗漏的项目仍应进行赔偿。
要构成显失公平,签订人必须在主客观方面都有缺陷,即不能仅仅从协议获赔款和实际应赔款之差异来确定,还要考虑签订人是否确实存在经验和技能上的缺陷。这可以从当事人的认知程度、职业技能以及是否被误导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