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0-10
中国现行的产品责任主要以《民法通则》中的侵权行为规定为基本原则。然而,《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认定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不明确,导致学者对于该法是否属于严格责任原则存在不同观点。因此,我国的“产品责任”制度往往与产品质量责任相混淆。
《产品质量法》规定,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主体必须遵守该法。然而,该法将责任主体的范围限制在中国境内,未包括外国产品在中国境内引起的产品责任。这不利于中国消费者起诉外国生产者或出口商,并且不利于中国法院对涉外产品责任案件行使管辖权。
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对损害赔偿的规定只有补偿性赔偿,范围窄且金额较低,且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这对于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中的中国消费者保护不利。随着大量进口商品投放到中国市场,由外国商品引起的产品责任问题也将增加。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对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赔偿规定无法起到惩罚和威慑作用,也无法保护中国的消费者。
以上所述仅是中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需要实体法和冲突法共同调整,但现有的产品责任法律大多是实体法,且主要考虑国内情况,对涉外因素的法律规定很少甚至没有。冲突法方面,现有的法律条款过于原则和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立法上的滞后必然导致司法上的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涉外产品责任立法中,需要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中,无法确定发生在中国境外的产品责任侵权行为应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赔偿责任。同时,当产品责任的受害方为中国人时,中国法院是否可以根据行为地法来确定赔偿数额。
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中,现行法律将责任主体的范围限制在中国境内,不利于中国消费者起诉外国生产者或出口商,并且不利于中国法院对涉外产品责任案件行使管辖权。
现行产品质量法对损害赔偿的规定只有补偿性赔偿,范围窄且金额较低,且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这对于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中的中国消费者保护不利。
因此,在涉外产品责任立法中,需要考虑以上问题,以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护中国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