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23
1、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1) 债权人必须拥有合法的债权。这是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条件。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没有合法的债权,或者债权债务关系被宣告无效、撤消、或者已经过了诉讼时效等,那么代位权就不存在。同样,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也必须是合法的。
(2) 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权,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害。这是代位权的实质要件。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权指的是债务人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履行债务,也没有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其到期债权。这样导致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无法实现。如果债务人无法履行债权,那么债权人也无法代位行使债权。例如,债务人已经破产,那么清算人将行使次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就不能代位行使。
(3) 债务人已经拖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债权人对主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二是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已经到期。只有这两个债权都已经到期,代位权才能行使。
(4) 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指的是与债务人的人身权利相关的权利,如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劳动关系等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劳动报酬的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等。这些权利不是代位权行使的对象。
2、代位权的行使方式
我国代位权的行使方式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并以诉讼方式行使。因此,代位权的行使主要体现在代位权诉讼上。
(1) 代位权诉讼的当事人为债权人(原告)、次债务人(被告)和债务人(第三人)。
(2) 代位权诉讼的管辖权由次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3) 代位权诉讼的请求范围限于保全债权人的债权,诉讼的标的仅限于金钱。
3、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1) 对债务人的效力:债务人需要承担代位权行使的必要费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诉讼暂停;无论债务人是否参与诉讼,债权人代位权胜诉后,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后,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与代位权的债权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消失。
(2) 对次债务人的效力: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可以提出与债务人相关的抗辩事由,如同时履行抗辩、先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时效抗辩。
(3) 对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可以直接接受次债务人的履行,代位权的诉讼费由债务人承担。没有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债权人不得接受次债务人的履行。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减少财产的行为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有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根据《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对债权人造成了损害。
1、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1) 债务人实施了危害债权人债权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必须导致其财产减少,如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不会导致财产减少的行为不能被撤销,如放弃受遗赠、放弃继承等。
(2) 债务人与第三人为行为时具有恶意。债务人的恶意是撤销权的成立要件,而受益人的恶意是撤销权的行使要件。如果只有债务人有恶意,而受益人是善意的,那么债务人与受益人之间的行为不能被撤销。
2、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以诉讼方式行使撤销权,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3、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1) 对债务人的效力:被撤销的债务人的行为自始归于无效。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2) 对受益人的效力:受益人需要返还不当得利,如果无法返还,则需要折价赔偿。如果受益人已经支付了对价,可以要求债务人返还对价,并要求第三人适当分担过错。
(3) 对债权人的效力:根据《合同法解释》第20条的规定,债务人的行为被撤销后,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返还利益的请求权,即直接受领第三人返还的财产,并在受偿范围内消灭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
代位权和撤销权都是合同履行的保全制度,二者的区别在于:债权人的代位权是针对债务人消极不行使权利导致财产减少的行为提出救济,而债权人的撤销权是针对债务人积极行为导致财产减少的行为提出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