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院《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南》2010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江苏省高院《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南》2010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19

 
60407

江苏省高院《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南》2010

一、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

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二是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三是经批准开展借贷业务的非金融企业所涉借贷合同。上述第一类借贷合同纠纷是法院统计口径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非金融企业之间违反金融法律规定拆借资金的,不属于民间借贷,作为企业之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

近年来,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案件数量和标的额激增,并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

1、暗藏“高利贷”,利率惊人

近年来,借贷合同的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高利贷”已经成为此类借贷的普遍现象,并且手段隐蔽。放贷者往往将高额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写入借条中,一旦发生纠纷,法院很难判断实际放贷本金金额。借贷合同的高利率分流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储户,大量银行存款流失到民间市场,影响银行存款规模和经营收益。对于借款人而言,一方面,如果既有银行贷款又有非金融借贷的,往往考虑先偿还资金成本高的非金融借贷款项,加剧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畸高利率面前,借款人往往得不偿失,在支付不起到期债务时,不得不再通过新的高息借贷来偿还旧债,饮鸠止渴,形成恶性循环。

2、出现了以食利为业的职业放贷者和隐蔽经营的中介机构

庞大的借方市场催生了以食利为业的职业放贷者和以撮合借贷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为业的中介机构,甚至抵押中介公司、房屋中介公司也从事借贷中介业务。典当行从事借贷业务,以管理费为名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3、借贷用途集中化,非法集资现象抬头

个别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从设立之初就依靠非金融借贷支持,出现了众多专事放贷的企业或者个人向同一借款人集中放贷的非正常借贷现象。由于非法集资涉及人员广泛,放贷者大多缺乏理财常识,有的甚至将后半辈子的养命钱全部投进去,不少人还把亲朋好友拉进来“共同致富”。一旦所借款项不能收回,放贷者往往采取各种过激行为,甚至采取恐吓、殴打、拘禁、强制处置财产等违法手段进行逼讨,有的背后甚至有黑恶势力撑腰,潜藏诱发刑事犯罪隐患。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其一,资金需求量大面广。面对市场机遇,越来越多的新的市场主体投入运营,创业和展业均需要资金,众多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成为最急需资金的主体,其融资的特点是单笔金额少,但是面非常广。其二,融资渠道不畅。门槛高、手续多、经营方式不灵活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普遍面临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不畅的困境。其三,民间资金方便活跃。在存款利率低,理财产品收益低的情况下,大量的民间资金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民间资金具有快捷、灵活的特点,尽管利息高,但是在权衡市场机遇、金融贷款办理周期等因素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更倾向于获取“快钱”。其四,宏观形势变化。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等中小规模商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宏观形势变化影响下,其生产经营活动极易受到负面影响,不能正常还本付息,导致纠纷大量发生。

二、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原则

1、保护合法借贷行为,畅通融资渠道

人民法院在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规范审理和引导民间融资行为,保护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制裁非法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人民法院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和制裁各种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为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规范借贷行为,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人民法院应当注重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对借贷行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规范和导向作用,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风险,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4、注重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依法调解

在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应当注重调解,及时妥善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但在借贷纠纷的调解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调解协议合法性的审查。

三、借贷合同的效力认定

1、无效认定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借贷合同应当认定无效。借贷合同一方未经许可经营金融业务或变相经营金融业务的,应当认定借贷合同无效。

2、有效认定

对于非金融企业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募集资金,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向特定的自然人进行的临时性小额借款,非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临时向自然人提供的小额借款,应当认定有效。

3、部分无效认定

借贷合同双方约定的利率过高的,对于过高利率约定的部分应当认定无效,其他部分有效。

对于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复利问题,原则上应予禁止。但是,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复利,且根据借款本金计算未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根据私法自治原则可以予以保护,而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则一律认定无效。

出借人在向借款人交付本金时预先扣除利息的,属于侵害借款人合同利益的行为,不符合借款人借款的真实意思,也违背出借人交付借款的主要合同义务,应当认定无效。

四、借贷合同利率的认定处理原则

对于当事人约定的利率,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应当予以保护。但是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第二,借贷合同所约定的利息不能预扣,若预扣,应以实际贷款数额作为借款本金计算。

第三,借贷合同双方未约定利息的,视为无息借款。

具体处理原则如下:

1、借贷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但合同约定期限届满后,债务人逾期未返还借款的,应当自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逾期利息,而不再是无息借款。

2、为防止借贷双方规避法律,以违约金的方式获取高息,对借贷合同当事人既约定借款利息又约定违约金的,不予保护。

3、借款人已经偿还的款项中包含超过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的,根据借款人的主张,超过部分可冲抵本金。

五、经批准开展借贷业务的非金融企业所涉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处理

经依法批准开展借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等具有一定金融性质的非金融企业在批准的范围内签订的借贷合同应认定有效。对于典当企业出借款项引发的纠纷,依照以下原则处理:

1、性质认定。依法设立的典当企业依据《典当管理办法》与债务人签订典当合同,由债务人提供借款,债务人以财产权利、动产设定质押担保或以房地产设定抵押担保,从典当企业获取借款的,该合同性质为借贷合同。

2、效力认定。典当企业出借款项未依法设定抵押或者质押的,其性质属于违反《典当管理办法》关于典当企业“不得从事信用贷款”规定的非法金融活动,借贷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因抵押登记机构未及时办理登记、城市建设规划调整等非因当事人过错原因导致典当企业未依法取得抵押权、质押权的除外。借款人仅向典当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借贷合同和保证合同均应当认定无效。

3、利息计算。典当企业主张典当合同约定的利息及综合费的,应予保护,但超过《典当管理办法》规定范围的除外。典当企业主张借款期限届满后的利息及综合费的,对于两项合计数额超过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计算的利息的部分不予保护。典当企业主张合同违约金,借款人请求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处理。

六、企业之间借贷合同纠纷的处理原则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对于企业将自有资金出借给其他企业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所急需资金的,孳息应按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众多债权人向同一债务企业集中发动的系列诉讼案件的判决和执行

统一协调

对于众多债权人向同一债务企业集中发动的系列诉讼案件,应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以及同一法院的不同审判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统一协调、集中判决,协调执行,避免裁判标准不统一和执行中的矛盾冲突,保护各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及时报告

对于可能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多债权人向同一债务企业集中发动的系列诉讼案件、企业破产清算案件、集团诉讼案件、群体性案件等,相关法院部门应及时向上级法院报告,向当地党委、人大报告,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沟通。

借贷纠纷案件的证据判断

人民法院在审查借据本金数额的真实性时,应综合全案证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借据记载借款数额

要考察是否符合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的普遍习惯。

债权人能否合理说明借款发生的具体情况

要查明债权人是否能提供合理的解释。

当事人陈述内容是否存在矛盾

要注意当事人陈述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债权人是否曾有类似交易前例

要考察债权人是否曾有过类似的交易经历。

庭审言辞辩论的情况

要注意庭审过程中的辩论情况是否导致对债权人陈述的合理怀疑。

如果出借人以借据主张债权,而借款人抗辩称借据载明的借款没有交付、根本没有借款事实、借款金额包含利息或仅为利息,并提供的证据足以使法官对借据载明的本金数额产生合理怀疑,可以确定由出借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大额借款,若出借人主张是现金交付,需通过审查出借人自身的经济实力、交易习惯及相关证人证言等进行综合判断。在审理中,还要特别注重借款人对出借人的主张予以认可的案件的证据审查,不能仅凭借款人的认可确定债权数额,要审查出借人举证证明责任是否实际完成,查明与主张的债权数额对应的具体资金流向情况,防止借款人与特定出借人企图通过恶意诉讼来损害他人的非法目的。

借贷合同纠纷案件涉及非法集资问题的处理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未经批准

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问题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

承诺还本付息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或其他形式。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

即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性质

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非法集资行为的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在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时,如果发现涉及非法集资问题,应严格区分合法的企业职工集资与非法集资,对于非法集资的债权应当列入普通债权。同时,要区分投资款与集资款,对于投资款要根据性质承担风险,不能作为集资款处理。对于涉及非法集资的债权部分,应当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借贷合同纠纷涉嫌刑事犯罪问题的处理

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应当及时移送公安侦查机关。如果侦查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民事案件的起诉并将案件移送侦查机关。如果侦查机关不予立案侦查,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应继续审理。

在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结后发现涉嫌犯罪且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的情况下,应中止执行,等待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与追赃结果。对于已经执行完毕的案件,应作出执行回转裁定,将相关债权人按照原执行依据所取得的利益进行执行回转。

债务人破产情形下借贷合同纠纷的处理

企业职工集资款问题

对于企业职工集资款问题,应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将职工集资款列入第一顺序清偿。但要严格界定合法的企业职工集资与非法集资,对于非法集资的债权应当列入普通债权。

企业债务纠纷问题

对于企业债务纠纷问题,管理人应编制债权明细表交债权人会议核查,如产生争议,可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如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犯罪嫌疑,应当移送公安侦查,切忌简单下判,保护非法债权。

慎重推进破产重整进程

在破产重整过程中,要审查偿债计划的具体细节,防止重整成为非法集资行为换脸继续生存的工具。对于存在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债权,应准确核准实际本金数额,慎重批准偿债计划。

发现破产企业有非法集资行为的处理

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过程中,如发现破产企业存在非法集资行为,应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对于非法集资部分本金数额的认定,应由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或组织领导机构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认定。

延伸阅读
  1. 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2. 商品房预售定金该退吗?
  3. 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可否请求解除贷款
  4. 对房屋买卖有哪些惩罚性赔偿规定
  5. 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代理词怎么写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车辆抵押合同范本
  2. 装饰公司用假材料如何处罚
  3. 出租车租车合同未到期如何中止
  4. 仅有合同能说明买卖关系成立吗
  5. 合同有效期和合同履行期的区别
  6. 承租人租赁用途出租人是否有权过问
  7. 中介跑路房东可以赶走租客吗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