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工伤索赔纠纷案例分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劳动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车祸工伤索赔纠纷案例分析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31

 
59910

案情简介

本案的原告为陆某,被告为上海某有限公司。本案的案由为工伤补偿。

一、原告情况

陆某为男性,现年27岁,已婚,有一名不满2岁的子女,父母健在,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陆某于2002年1月9日加入上海某公司并担任司机岗位。

二、事故经过

2002年3月21日,陆某驾驶公司轿车发生车祸,经过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认定,陆某承担了该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由于事故,陆某颈椎受损并导致颈脊髓完全性损伤,同时右侧第8-12肋骨骨折。陆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医院对其进行了颈椎减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目前,陆某处于康复阶段,能够依靠轮椅行动,但需要辅助器械帮助进行进食和刷牙。然而,他同时存在大小便失禁、双上肢肌力差以及双下肢瘫痪等问题。

三、赔偿要求

事发后,陆某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向公司要求一次性赔偿108万元人民币(其中医疗期内费用81万元,医疗期后工伤补贴27万元)。根据上海市的规定,职工的医疗期一般不超过24个月,最长不超过36个月。陆某每月住院费用约为1.2万元人民币,包括治疗费、床位费、护理用品费以及护工费等。2003年12月底,经公司申请,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陆某为一级伤残。

四、仲裁与法院判决

双方未能就工伤补偿费用达成一致,陆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上海市外地劳动力工伤待遇的规定》,仲裁结果为公司除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外,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和一次性生活、医疗补助金,总计12万元。然而,陆某不服该仲裁结果,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保护劳动者利益方面持有倾向态度,认为劳动者可以选择按照外地劳动力标准或上海市标准进行补偿。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法院判决公司在医疗期结束后,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金额为陆某负伤前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4倍,并每月支付伤残抚恤金和护理费。其中,伤残抚恤金按照陆某负伤前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90%计发,护理费按照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计发。

五、讨论

上海某有限公司在使用外地劳动力方面存在违反上海市有关规定的问题,包括用工途径和操作方式不当,以及社会保险缴纳不足。尽管公司与陆某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尽管陆某在本次交通事故中负有全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劳动法规,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只要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发生工伤,并没有犯罪、故意违法或蓄意违章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认定其为工伤。

上海市对工伤的补偿标准由劳动局颁布的《上海市外地劳动力工伤待遇的规定》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所规定。

延伸阅读
  1. 案例分析:公务员胡某的申诉与控告程序
  2.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3. 用工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4. 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分析
  5. 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的可行性和风险降低措施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合同公章和法人章的重叠问题
  2. 定金担保合同
  3. 一、房租上涨房东欲变更租期怎么办
  4. 抵押担保合同签订后有效吗
  5. 抵押合同的定义是什么,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6. 代理合同债务人对债权人的破产申请有异议的处理方式有什么呢
  7. 签订担保合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