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18
在实践中,旅游行为引发的纠纷主要发生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包括行、住、食、购、游、娱等要素。提供直接服务给旅游者的经营者包括酒店、餐饮、景区、航空、铁路、汽车、游船等。旅行社则处于中介地位,提供代理服务。
由于游客和经营者在经济地位、专业知识、经验阅历、物质条件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旅游纠纷主要发生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
旅游纠纷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争议是否涉及外国人、外国旅游企业或其他组织,旅游纠纷可以分为国内旅游纠纷和涉外旅游纠纷。
根据争议主体的不同,旅游纠纷可以分为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游客或旅游经营者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纠纷,以及国内旅游经营者与境外旅游经营者或旅游者之间的纠纷。
旅游纠纷可以根据争议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交通运输业务纠纷、旅行社业务纠纷、导游业务纠纷、旅馆业务纠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纠纷、旅游保险纠纷以及旅游税收纠纷。
旅游纠纷可以根据涉及的利益进行分类,包括涉及财产利益的纠纷、涉及人身权益的纠纷以及涉及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纠纷。
旅游纠纷可以根据争议双方的人数进行分类,包括一人争议的单一性纠纷和两人以上争议的共同性纠纷。
我国的民法、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旅游纠纷处理的司法解释都明确规定,合同损害纠纷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旅游者的诉讼请求往往无法获得法院的支持。即使旅行社的服务不符合约定,给旅游者带来了精神上的不愉快,法律也不承认这种精神不愉快达到精神损害的程度。
然而,侵权责任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根据司法实践,大多数侵权责任不涉及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对于意外损坏他人车辆的情况,侵权人只需修好车辆,无需赔偿精神损害。
并非所有精神损害都能获得经济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与旅游者的人身伤害直接相关。对于在侵权责任中受伤的旅游者,如果损害较轻,只要旅行社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并赔偿相关费用,如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旅行社无需赔偿精神损害。从法律角度来看,人们生活在群体社会中,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和忍耐,只要损害不严重,旅行社提供的医疗帮助就足以弥补旅游者所遭受的损失。
当旅游者遇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投诉并索赔:
当旅行社在收取费用后擅自变更合同内容或只收钱而不提供服务时,旅游者应立即交涉或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当合同约定游客住三星级以上宾馆,但实际安排住普通宾馆,降低了服务标准时,旅游者应及时交涉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当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导致游客的行李物品损失时,旅游者应要求赔偿。
当旅游经营者的故意或过失导致游客受到人身伤害时,游客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当旅游经营者向游客推荐、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擅自增加费用等行为损害游客利益时,游客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旅游经营单位的职工私自收受回扣或索要小费时,游客可以投诉并要求处理。
当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损害游客的利益时,游客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作为旅游者,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旅游纠纷维权:
旅游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旅游纠纷维权问题时,不要采取过激行为,要保持冷静。拒绝登机、登船或中断旅行只会扩大自己的损失,属于过度维权,不会得到赔偿。此外,旅游投诉具有时效性,从旅游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必须在60天内向相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