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担保合同有哪些规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27
“反担保合同”签章引起的法律思考
小额贷款担保合同的法律分析
一、担保合同的主要内容
根据同事亲属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的情况,同事叶某作为保证人,提供一份反担保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叶某作为担保人,为某某人贷款提供担保。如果被担保人在贷款到期时无法偿还贷款,担保人(即我的同事)将承担还款义务,并从其工资中按固定比例扣款用于向银行偿还债务。同事希望在该合同上盖上单位公章,以证明担保人是该单位的员工,并确认其收入等基本情况属实。然而,我并未同意盖章,而是要求他先征得单位负责人的同意。
二、担保法上的“反担保”合同
这份反担保合同是否符合担保法上的“反担保”合同的定义?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什么?让我们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在贷款人和银行之间存在一个贷款合同,即主合同。担保人和银行之间签订的担保合同则被视为从合同。担保人向银行提供担保,以确保被担保人能够按照贷款合同的要求履行还款义务,并以其稳定的工资收入作为担保。如果被担保人(即贷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到期贷款,担保人将代为偿还,银行将按照担保合同约定的扣款方式进行还款。至此,一个典型的贷款行为和保证行为已经圆满完成并生效。
三、反担保的含义及其适用情况
我们来看看反担保的含义: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同时,又反过来要求债务人(贷款人)对自己(担保人)提供担保的行为被称为反担保,可称为担保之担保,这是一种为担保人提供的担保。反担保是指担保人在履行担保义务后获得的求偿权的担保。因此,要进行反担保行为,贷款人和担保人之间应签订一个旨在确保担保人将来的求偿权得以实现的担保合同。通俗地说,贷款人向担保人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以保证将来如果我无法偿还贷款,担保人可以按照反担保合同约定的方式偿还因代为偿还贷款而支付给贷款人的费用。然而,在小额贷款申请的法律行为中,如果贷款人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是否还需要担保人提供担保?实际情况是,我无法提供担保,但我们关系密切,你有稳定的收入,在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请你为我的贷款提供担保。因此,此类小额融资行为并不需要“反担保”。
四、单位出具相关证明的意义
为了确保担保人在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以工资代为偿还贷款,以保证贷款金额能够收回,银行通常要求担保人所在单位提供相关证明,证实担保人具备提供担保的能力。然而,我认为单位出具的这类证明并不符合担保法上“反担保”的定义,但目前各地的做法大多将此方式描述为“公职人员为小额信贷提供反担保”。实际上,所谓的“反担保合同”并不存在于这种信贷行为中,因为大多数担保人是为经济实力较弱的亲戚、朋友提供此类担保时,并未过多考虑自己的代为偿贷行为将来如何实现求偿。从法律意义上讲,公务员以自己的工资收入为小额信贷者提供担保的做法与传统的人保方式没有本质区别。银行普遍采取由担保人所在单位出具所谓反担保合同的措施,实际上只是一种证明行为,并不具备合同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称为“反担保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