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担保合同欺诈有哪五种具体措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担保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预防担保合同欺诈有哪五种具体措施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2-21

 
59224
所谓担保合同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设立的确保合同义务履行和权利实现的法律措施。在订立担保合同的过程中,存在有许多欺诈的现象,那么应该如何来防范这些猫腻之举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介绍五种具体的预防抵押合同欺诈的方法。以便为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提供些许帮助,减少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情况。

预防担保合同欺诈的五种具体措施

一、注意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在考察抵押财产的合法性时,需要确保抵押物符合民事流转程序,并且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具体而言,需要确认抵押物是否为法律禁止流通物,是否为无法变现的物品,以及抵押人是否拥有抵押物的所有权。同时,还需要对担保人的身份进行考察,以防止担保人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二、注意抵押财产的真实性

确保抵押财产不存在法律上的缺陷,真实地属于抵押人所控制和占有的财产。具体而言,抵押财产不应承担其他法律负担,之前也没有设置过抵押,并且抵押的价值不超过抵押财产本身的价值。此外,抵押财产也不应设置多重抵押。

三、考虑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

在考虑抵押财产时,应充分考虑其变现能力。即使抵押财产是真实合法的,由于各种原因,其变现能力也可能降低,从而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损。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抵押财产无法变现的可能性,以免出现债权人无力接受该财产又无法变现的情况。对于一些价值虽然很高,但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设备等财产,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类财产往往难以变现,一般不应接受此类财产作为抵押。

四、对保证人资格进行考察

在采用保证形式进行担保时,必须认真考察保证人的信用能力和信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证人是否符合法律限制进行担保的主体,以免因担保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导致担保无效。

五、办理法律规定的手续

与担保人订立担保合同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若根据法律规定需要办理抵押登记,则应按规定到不同的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办理抵押登记,为防止合同欺诈,可以前往当地公证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办理抵押登记的优点在于,登记后,抵押物可以对抗第三人的要求,并且在登记审查中可以发现不良苗头,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1. 设立抵押权的抵押合同应当包括哪些条款
  2. 房产所有人过逝_房产还能抵押吗
  3. 抵押反担保合同
  4. 银行抵押拿房产证复印件可以吗
  5. 房产所有人过世房产还能抵押吗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军人是否可以办理出境旅游
  2. 旅游团带的购物点卖假货还必须买算强制消费吗
  3. 哪个部门制定旅游应急预案
  4. 抵押合同范本
  5. 买卖土地合同范本
  6. 用什么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存在风险
  7. 半年房屋租赁怎么摊销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