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朋友圈八大骗局,用户须保护好个人信息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谨防朋友圈八大骗局,用户须保护好个人信息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1

 
55919

微信常见的欺诈手段

欺诈手段一:虚假扫码活动

一些扫码互动以明显高过于实际的高额返利骗取网友参与,实则为盗取用户信息,因此大家在扫码时一定要留意是否为官方发布。

欺诈手段二:虚假招聘信息

一些诈骗招聘信息会以高额待遇或者名企业为诱饵,欺骗招聘者钱财。因此在进行网上应聘时,需要谨慎的查询该公司的地址,在网络上了解公司详细信息,尽可能地与招聘负责人通话了解。

欺诈手段三:虚假限时抽奖

一些弹框出现的限时抽奖信息,实际上都是骗人的。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是与身份钱财有关的信息,同时不要相信有不劳而获,天降馅饼的事情发生,以防吃亏。

欺诈手段四:虚假领养宠物

一些虚假领养宠物信息会以免费领取的方式吸引人,实际上却会让人支付国际电话费或者其他费用。要谨慎对待这类信息,以防上当受骗。

欺诈手段五:虚假善心捐赠

一些虚假善心捐赠信息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个人信息。在遇到这种信息时,应该先确认是否为官方渠道发布,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欺诈手段六:虚假积攒旅游

一些免费积攒旅游的活动实际上是旅行社的营销手段,参加后可能会面临强迫消费的情况。因此,最好选择本地区的活动,减少被骗的几率。

欺诈手段七:虚假回复换礼品

一些回复换礼品的活动实际上是让人付邮费、税款等待,最好不要理会这类信息。

欺诈手段八:虚假免费大牌产品

一些商家通过加微信好友来获取个人信息,并以免费获得国外大牌产品为诱饵,实际上所得到的却是劣质产品。要警惕这种骗局,以免上当受骗。

延伸阅读
  1. 公司法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利
  2.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围
  3. 企业名录的隐私性质
  4. 工作单位是否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畴
  5. 支付宝小号被人盗用洗钱,我及时注销了会受牵连吗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2.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3.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4.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5.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开心小游戏用户协议范本
  2. 信息服务合同范本
  3. 技术岗位保密协议范本
  4. 投资公司管理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