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诉赵**赠与合同纠纷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法律知识

王**诉赵**赠与合同纠纷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8-25

 
55856

原告王*清诉被告赵*增赠与合同纠纷一案

案件背景

原告王*清女士和被告赵*增先生之间存在朋友关系。被告赵*增拥有一套位于宣武区双槐里小区的两居室住房,该住房为被告赵*增的私产。1998年1月21日,原告和被告签订了一份赠与协议,约定将该住房赠与原告,并经过公证。然而,被告至今未向原告交付赠与合同的标的物,并未办理该房的产权过户手续。

原告的主张

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原告王*清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赵*增交付赠与合同标的物,并办理该房的产权过户手续。此外,原告还要求被告承担本案的受理费。

被告的辩称

被告赵*增辩称与原告并非朋友关系,而是恋人关系。双方于1996年11月相识,并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然而,被告表示原告在结婚事宜上存在欺骗行为,导致双方关系破裂。被告坚决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指出原告的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

法律观点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屋买卖、赠与、转让、抵押和继承必须进行过户才能生效。被告所拥有的房产是1993年回迁时以优惠价购买的,购房协议明确规定该房产不得买卖、赠与、转让、抵押和继承。根据宣武区国土和房产管理局服务中心和宣武区公证处的解释,优惠价房产的赠与不能进行公证,即使进行了公证也是无效的,也无法进行过户。如果要办理赠与和公证,必须将优惠价房产转变为成本价房产,并进行测量和评估补价后方可办理赠与和公证手续。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被告赵*增称原告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利用假结婚证欺骗自己,导致双方签订的公证书应属无效。

法院判决

经审理,法院认为原告提供了与被告签订房产赠与协议的公证书作为证据,证明双方存在赠与关系。然而,根据被告的辩称和相关法律规定,被告所拥有的房产属于优惠价购买的房产,不得买卖、赠与、转让、抵押和继承。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的辩称成立。最终,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1. 公司强制员工停薪留职的法律途径
  2. 哪一个定金的定是能退的呢
  3. 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4. 答辩状
  5. 合同纠纷的级别管辖和案件受理费的确定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2.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购销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2. 工程欠款纠纷起诉状范本
  3. 保证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4. 借款(民事纠纷)合同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