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4-06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欺诈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导致相对人陷于错误并为错误意-思表示。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对某一重要事实轻率地作出陈述而不考虑其真假,以致相对人相信了实际上为虚假的陈述,并作出意-思表示。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只要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就构成了欺诈故意。
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在语言、文字或活动中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以通过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体现。作为方式是指欺诈人以积极的方式虚构事实、变更事实,从而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不作为方式是指欺诈人在知情的情况下对重要事实轻率地作出陈述而不考虑其真假,以致相对人相信了实际上为虚假的陈述,并作出意-思表示。无论是作为方式还是不作为方式,只要欺诈人有隐瞒事实、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就构成了欺诈行为。
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是指被欺诈人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而非自己疏忽大意所致。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必须是由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如果被欺诈人未陷入错误,即使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和行为,也不构成欺诈。另一方面,如果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虽非直接来源于欺诈,但因欺诈的缘故使错误加深或保持,也构成欺诈。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欲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由效力意-思、表示行为和表示意-思三个要素构成。效力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内在意-思要素。表示行为是指用以表达行为人内在意-思的方式。表示意-思是指通过表示行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陷入错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错误认识是进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动因,表示意-思是错误认识最终结果。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法律的最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以善意、诚实和自觉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欺诈行为破坏了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判断欺诈行为的最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