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22
合同解除权属于形成权的一种。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凭借自己的单方意思表示就能够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形成权是通过单方意思表示的方式行使的,不需要向法院提出请求或进行强制执行,因此不需要法院的裁判。然而,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形成权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行使,这种形成权被称为形成诉权,主要出现在亲属法和公司法中,例如婚姻关系的解除、公司代表权限的剥夺、公司解散、开除股东等。合同解除权属于形成权的一种,是一种私力救济权,债权人只需单方面作出意思表示即可行使。
解除权根据其产生的基础可以分为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种。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事先约定解除条件作为行使解除权的前提,而法定解除权则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必要权利。无论是约定解除权还是法定解除权,在性质上都属于一种形成权,即债权人凭借依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就能够使现有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由于形成权赋予了权利主体单方面干预他人法律关系的权利,因此他人必须接受权利主体行使形成权行为的后果。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各国法律在规定形成权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解除权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法律对权利行使的合法性进行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审查。
就合同的约定解除而言,由于约定的内容本身就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因此合同的实体要求完全适用于约定解除,不再赘述。对于法定解除而言,中国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受到国际私法立法统一化潮流的影响,摒弃了国内传统上以债务人有可归责事由为要件的思想,吸纳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关于根本违约的观念,将违约行为的严重性作为解除合同的标准。因此,确定解除合同的要件以及限定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奠定了基础。
根本违约是指违约行为实际上剥夺了非违约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并不是任何一种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解除权的产生,只有违约行为实际上剥夺了非违约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违约方的解除行为才会得到支持。为了使解除权的行使更具操作性,合同法采用列举的方式对根本违约的情形进行具体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应当是合同当事人,而不是人民法院或其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在行使解除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且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我国法律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将合同的解除权赋予合同当事人,而未赋予人民法院或其他机构。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只有守约方才享有解除权,违约方不享有解除权。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应审查解除合同的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备,明确享有解除权的主体,以做出正确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