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29
约定解除合同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3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发生,劳动者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后,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即告终止,无需获得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行使约定解除权时应当注意:必须事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并且只有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以后,劳动者才能依照约定解除。
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迟延,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不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会使合同目的落空。在这种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债权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他一个宽限期。债务人在该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3款)。而如果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债务人不在此期限内履行,就无法达到合同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4款)。
拒绝履行,又称毁约,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却不法地表示不履行债务。拒绝履行一般表现为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其债务,有时也以其行为表示不履行债务的意思,比如债务人将应交付的特定买卖物转卖给他人。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拒绝履行要求债务人有过错,拒绝行为违法,并且具备履行能力。关于债权人是否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致。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不需要为履行发出催告,可以直接解除合同。
债务人的过错是合同解除的条件,自始不能履行是合同的无效原因,嗣后不能履行也是合同解除的条件。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也是合同解除的条件。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同样适用这一解除条件。《合同法》第94条第4款关于“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规定包含了这一解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