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29
合同的主体是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合同当事人。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即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同的合同主体性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审查内容和方法。
1. 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对于法人资格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看其是否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 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非法人单位指的是未取得法人资格但根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并被法律允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对于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法人单位承担。对于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和授权情况。
3.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对于外国企业或组织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对其主体资格的审查应更加慎重,需要了解其法律地位和性质。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4. 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
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了解其自然状况,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自然人签订的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 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当合同要求有保证人担保时,还应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保证人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代为清偿主债务,并符合以下规定:国家机关一般不得作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般不得作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非有书面授权)和职能部门一般不得作为保证人。
6. 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
代订立合同是指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所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因此,在审查合同时,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即是否有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代理行为是否超出了授权范围,以及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权限。
7. 对特殊行业的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对从事重要生产资料或特殊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当事人,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律顾问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时,还应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证明。
合同的形式应符合要求。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例如,《合同法》和《担保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借款合同(除非有自然人借款另有约定)、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如果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但如果法律、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该合同仍然成立。同样,采用合同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该合同也成立。
对于企业来说,合同通常是重大且复杂的,不是即时清结的,因此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
企业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然而,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依法实现目标。违法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并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企业合同审查中最重要的内容。
审查合同内容合法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情况是《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也是企业签订合同中常见的情况。
审查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