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4
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直接对话或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的合同。口头合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自由市场购买食品,在商店购买衣物等。现代社会普遍采用不拘形式的原则来规范合同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口头合同的广泛应用。在没有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情况下,口头合同是可以采用的。
口头合同的优点在于其简便快捷。当事人可以直接交流达成协议,无需进行繁琐的书面准备和签署手续。这种形式适用于那些可以迅速结清并且关系相对简单的合同。
然而,口头合同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之一是在发生纠纷时很难取证。因此,对于那些无法立即结清或涉及较为复杂重要事项的合同,不宜采用口头形式。在实践中,虽然口头合同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书面凭据,例如在商店购物时,有时会要求店主提供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些文件只能作为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条件。然而,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都有责任严格履行,如果违约或未完全履行口头合同,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明确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要求当事人诚实、守信用,不得弄虚作假或欺骗对方。合同可以采用口头、书面、鉴证、公证等形式进行订立。
为了避免发生纠纷以及在发生纠纷后能够有据可依,订立合同时最好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虽然快捷,但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口头形式一般适用于集市贸易、市场零售等小额交易。订立合同通常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指向对方发出缔结合同建议的行为。一旦要约发出,提议人就受到自己建议的约束,表明提议人在对方的有效答复期内有义务与对方订立合同。违反这一规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提议人有赔偿损失的责任。
承诺是对提议人的建议予以答复的行为。答复应完全同意提议人的建议内容,如果有新的建议则不算作答复,只能构成答复人的新要约。一旦答复向提议人表示,表明合同的阶段结束,合同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将构成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