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生效时合同就生效吗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5-02
签订合同是很常见的一类民事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合同是必不可少的,如购房要签订合同、就业要签订合同、购买保险要签订合同。有些合同多数是属于承诺性质的,那么承诺生效时合同就生效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承诺生效时合同的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即成立。
合同生效的条件
合同成立后,是否能产生法律效力以及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合同是否具备生效要件。合同生效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如果主体不具备相应能力,则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其外部判断,法律对此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绝对导致合同一律无效。
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即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等,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当事人缔约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
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所谓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便成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如果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当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无效的情形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依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应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处理。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三个要件: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须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禁止的,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规避法律的故意,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对非法目的进行了掩盖。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规无明确规定,但合同明显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订约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根据《合同法解释》第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时,应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