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7-05
要约应由特定的人提出,即希望订立合同的人。要约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并可以由要约人的代理人代表提出。要约人的身份应在发出的要约中明示,例如商店陈列标价的货物即为一种要约。要约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其发出的要约将属于无效要约。
要约应由特定的人提出,对于是否向特定的人发出要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民法存在不同的要求。为此,可以借鉴《公约》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非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建议,仅应视为要约邀请,除非提出建议人明确地表示相反的意向。"有学者主张,受要约人可以是不特定的人,但这增加了要约人受要约拘束的风险。相反,若要求要约必须向特定人发出,则限制了要约人选择受要约人的范围。因此,我国合同立法应参考《公约》对受要约人的限制条件进行界定。
要约是希望订立合同的建议,一旦要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因此,要约必须明确表示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标的物的名称、价格、数量、规格、质量等要素。关于要约内容的明确程度,《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货物买卖合同中,订约建议只要包括货物品名、数量和价格三个要素,要约即成立。
具备以上要约条件后,要约何时生效?各国法律均规定,要约必须送达被要约人才能生效。这是因为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只有在被要约人了解要约的内容后,才能决定是否作出承诺。否则,要约将毫无意义。要约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例如信函、电报或电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