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权的定义和意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知识

股东代表诉讼权的定义和意义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9

 
432750
在司法实践中,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对侵权的管理人员进行诉讼。但由于人侵权的是公司的主要管事人员,所以有时公司不会进行起诉,这时候股东是有权进行起诉的。那么股东代表诉讼权是什么意思?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股东代表诉讼权,也称为派生诉讼或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未能采取诉讼行动时,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所获赔偿将归公司所有。股东代表诉讼权在英美法系国家以及大陆法系国家均有法律规定,赋予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权利。

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1、“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

股东具备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并不意味着股东可以在公司遭受不正当行为损害时立即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前提条件是,在股东未征求公司对该行为提起诉讼的意见之前,公司拒绝或未能直接向实施不正当行为的当事人提起诉讼。只有在股东请求监事会、董事会等采取必要措施行使公司的诉讼请求,而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代表诉讼。这就是各国公司法通常规定的“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也被称为前置请求规则。

公司法第151条明确规定了该规则,即股东在提起代表诉讼之前,应该先请求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在公司没有合理理由拒绝或未能提起诉讼时,股东才能提起代表诉讼。然而,在紧急情况下,如财产即将被转移或诉讼时效即将到期等情况下,股东有权立即提起代表诉讼。这样设置前置程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并促使公司主动采取诉讼行动,避免滥诉的发生。

股东代表诉讼的和解与撤诉的司法审查

一般的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自行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并与被告和解。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股东代表诉讼的实体问题是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然而,股东代表诉讼的和解与一般的民事和解有所不同。由于股东个人的利益可能与代表诉讼中被代表的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若原告股东在代表诉讼中与被告达成和解或自动撤诉,从而在诉讼之外获得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如公司高价收购其股票等),则完全背离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目的。

为防止股东滥用诉权损害公司利益,确保和解内容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人民法院应以是否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为标准,严格审查股东与被告公司签订的案外和解协议或撤诉请求。

未经法院批准的和解协议或撤诉均不具有约束力。公司仍可以后提起直接诉讼,或其他股东可以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代表诉讼。人民法院在审查和解协议时,应综合考虑协议中同意赔偿公司损失的金额在公司应获赔金额中的比例、原告股东胜诉的可能性以及被告的偿付能力等因素。如果法院认为和解协议明显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严重违背诚信原则和公序良俗,则有权否定和解协议的效力。同时,原告股东应将和解内容通知公司,并对受影响的其他股东进行通知或公告。其他股东如对和解提出异议,经法院许可,可以提供证据并要求撤销和解。

延伸阅读
  1. 实际出资人是否有权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2.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诉条件
  3. 股东代表诉讼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4. 股东代表诉讼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5.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有哪些

股东热门知识

  1. 一人有限公司执行阶段如何追加股东责任
  2. 股东变更的法律程序和要求
  3. 甲方与乙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协议
  4.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5. 股权转让协议
  6.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
  7.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