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延误的法律争议及防范对策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3-24
工期延误的法律规定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13.1条规定,工期延误可能由发包人对承包人进行少付或拖付工程款的手段所导致。其中,如果发包人未能按约定日期支付工程预付款或进度款,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工期应该相应顺延。然而,在实践中,该条款常常引发争议。
案例分析
以江苏某公司与北京某开发公司之间的施工合同为例,承包人主张开发公司多次未及时支付进度款,导致无法继续施工,因此停工。而发包人则主张施工企业多报已完成工程量,属于多报进度款,因此需要审核扣减。争议的焦点在于,究竟是施工企业多报当月已完成工程量,还是开发公司拖延支付进度款。
承包人的举证责任
众所周知,施工进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日后纠纷中,承包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每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真实存在的,以证明发包人故意扣减和不及时支付进度款的违约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样,承包人才能免除工期延误的责任。
防范对策
为了防范工期延误的争议,承包人可以在月底报送当月已完成工程量的同时,使用摄像器材对建筑物施工进度进行拍摄,以固定证据。一旦发生纠纷,承包人可以使用这些视听资料作为证据,证明承包人的施工进度和发包人不及时支付进度款的违约行为是存在的。通过这样的证明,承包人可以证明工程延期是由于发包人不及时支付进度款所导致的,因此承包人不应承担工期延误的责任。
结论
工期延误的法律争议常常涉及承包人和发包人之间的权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承包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发包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工期延误。为了防范此类争议,承包人可以采取拍摄施工进度的方式,以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将有助于维护承包人的权益,并确保工期延误责任的正确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