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公证债权文书可否部分执行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6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公证债权文书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然而,根据一定条件,公证债权文书的一部分可能是无效的,对于有效的部分,可以进行部分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被执行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申请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一)被执行人未到场且未委托代理人到场办理公证;(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为办理公证;(三)公证员为本人、近亲属办理公证,或者办理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四)公证员在办理该公证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行为,并已被生效刑事法律文书等确认;(五)其他严重违反法定公证程序的情形。如果被执行人以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实体事由申请不予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根据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提起诉讼。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根据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申请不予执行,并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其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将裁定驳回不予执行申请。如果公证债权文书的部分内容符合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对该部分不予执行。如果该部分与其他部分不可分割,法院将裁定对整个公证债权文书不予执行。
经公证的债权文书能否向法院起诉
经公证的债权文书是指公证书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其依法具有强制执行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该文书内容有争议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但是,如果公证债权文书确实存在错误,并且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和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根据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受理该案件。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其中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并且债务人未履行或履行不适当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根据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或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存在错误,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如果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与事实不符,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进行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如果公证书存在其他错误,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根据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或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