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种类和作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证据的种类和作用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4-25

 
428084
【刑事案件是否都需要打下来补充证据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不管是进行怎样的诉讼,其中想要获得有利判决的,当然要准备好足够充分的证据才行。不过,不同诉讼类型,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不一样。那么,刑事案件是否都需要打下来补充证据吗?刑事案件证据种类有哪些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在法律诉讼中,证据是用来证明待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来源,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书证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者表示的文书,用于证明待证事实。比如书信、文件、票据、合同等。

2. 物证

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来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物品。例如质量不合格的家具、被撞坏的汽车等。

3. 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用录音、录像等方法记录下来的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材料。例如使用录音机记录的当事人谈话、使用录像机记录的人物形象和活动、使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入证据领域的。

4. 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法院陈述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可以亲自目击或听到案件事实,也可以从其他人或其他地方间接得知。

5. 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与案件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向法院提出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

6. 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技术鉴定后作出的结论。例如医学鉴定、指纹鉴定、产品质量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等。鉴定结论是应用专门知识所作出的鉴别和判断,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证明力。

7. 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无法拿到法院的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所作的记录。勘验笔录是对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也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形式。

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必须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对各种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进行审查。只有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后,经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结语

以上是对证据种类和作用的解释。在诉讼过程中,提供适当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明力,并有可能被法院采纳或不采纳。因此,大家在诉讼中务必要注意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证据。如果对刑事案件证据种类还有疑问,我们的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法庭自我辩护是怎样的
  2. 刑事辩护律师的犯罪定位标准是什么
  3. 继承纠纷案件庭审要领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5. 借款协议诉讼胜诉的可能性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