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7
要证明对方的借贷是高利贷的,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借贷的年利率超过36%。可以提供借据、借条、借款合同、还款记录等的证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如果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但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被视为无效。此时,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民间借款合同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如果合同是有偿的,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就利率的高低作出约定。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但必须合理,严禁高利贷。
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处理,以确定高利贷的标准。生产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生活性借贷的利率。有偿的民间借款合同,出借人不得在借贷时将利息扣除计入本金之内,也不得计算复利,搞利滚利。否则,按照实际借贷额计息或将已收取的复利返还借贷人。
如果合同约定借贷是有偿的,但没有约定利率或约定不明,根据《统一合同法》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出借人应当特别注意,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利息条款。
如果高利贷的借贷利率超过正常贷款利率,则高利贷的合同肯定是无效的,因为其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在发生借贷时,贷款利率如果高于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将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因此,在高利贷中,即使借款人与放款人或机构签订了贷款合同,该合同也同样不受法律保护,被视为无效合同。然而,放款人或机构在借款人不还借款时,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迫使借款人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