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4-25
为了贯彻执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方针,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会计证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
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会计人员。
会计证由财政部统一印制,根据财务隶属关系由县以上财政部门和省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负责颁发和管理。
取得会计证的基本条件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会计法规制度、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
会计员以上职务任职资格或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并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会计人员,可直接颁发会计证。
尚未评定会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又不具备中专以上财经专业学历的人员,经专业知识考试合格,并经考核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可颁发会计证。
取得会计证应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发证机关批准颁发。
取得会计证的人员可以依法独立行使会计人员的职权,可以参加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聘任和优秀会计人员的评选,可以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独立担任会计岗位工作。
对任用无会计证人员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的单位,有关开户银行不予办理留存印鉴卡片。
会计证应记载持证会计人员的奖励、处分、专业职务、行政职务、论著、工作业绩、培训等情况,作为评审、聘任会计专业职务以及评选优秀会计人员的参考依据。
会计证所列内容每年记载一次,由持证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财会机构负责填写,人事部门核签。
各单位财会机构应于年度终了后二个月内将会计证记载情况按人列报发证机关和相应的负责会计专业职务评审的财政部门核备。
发证机关和各级负责会计专业职务评审的财政部门应对本地区、本部门持证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分类建立业务档案。
持证会计人员调出原发证机关管理范围并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由调出方发证机关向调入方发证机关提供证明并转出业务档案,会计证可继续使用。
持证会计人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受到两次记大过行政处分的,或弄虚作假骗取会计证的,发证机关应根据情节吊销或暂时收回其会计证,并建议所在单位适当安排其工作岗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备案。
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证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的基本原则,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