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立法的质疑:再审程序的审判程序设计不合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特别程序法律知识

对现行立法的质疑:再审程序的审判程序设计不合理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7-13

 
425988
【一审终审制】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的改造是怎样的

再审案件审判程序的操作上的困难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6条的规定,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是根据再审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审级确定的。然而,这种根据原审级不同确定审判再审案件应依照不同审判程序的规定,忽视了再审程序的特殊性与再审案件的多变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再审案件中,依照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再审案件与普通程序中的第一审或第二审不同,可能因为时间的转换而有些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依照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变得没有必要或不可能。例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案件应当开庭进行,即开庭审判是第一审程序的原则。然而,再审案件并非必须全部开庭,有时可以直接审判。如果再审案件中真正的犯罪人已定罪,原受有罪判决人被证明无罪,应当直接宣告无罪,而无需开庭审理。如果仍然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就显得多余。此外,再审案件除了可以直接判决外,其他情况都需要开庭审理。然而,由于案件情况的变化,依照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可能难以实现。例如,原被告人已死亡或因病无法出庭,无法进行被告人的讯问和最后陈述等重要程序。因此,再审程序应该根据其特殊性和案件情况进行审判,而不是简单地依照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

其次,再审程序是在普通程序基础上进行的,新裁判以原生效裁判为基础,可能维持原裁判或直接改判。然而,再审案件为原第一审案件时,再审程序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这可能会造成一种假象,即再审后作出的新裁判是抛开原裁判重新作出的。因此,没有特别规定再审后作出裁判的方式,仅规定依照第一审程序审判(原一审案件),是立法的缺陷。

另外,再审程序中,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履行检察监督职能,这是检察监督在再审程序中重要的实现形式。然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如果再审案件是事实清楚的申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不开庭审判。这样,人民检察院无法出庭进行检察监督。因此,再审程序需要重新考虑检察监督的实现方式。

最后,第二审程序遵循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仅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然而,人民法院审判仅因被告人一方提出申诉而决定再审的原第二审案件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时,是否也应遵从不加刑原则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坚持这一原则。再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有着不同的原则,仅仅规定人民法院再审原第二审案件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只会带来实践中的问题。

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终审制的改造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再审案件的具体情况,设计审判监督程序的审判程序,使其成为独立的程序,不再区分为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统一为审判监督程序。这一程序与普通程序中的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有相似之处,但具有自己特别的规定。

再审案件审判程序的一审终审制

根据前述,审判监督程序作为独立于普通程序的特别程序,不应依赖再审条件在普通程序中的终审审级,而应依据再审的特殊性设置独立的审判程序。我们认为,应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一审终审改造,即再审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一经作出,立即生效,不得上诉。

一审终审制的优势

首先,一审终审制可以缩短诉讼周期,尽快实现裁判的稳定性。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救济措施,若再行两审终审、准许上诉,将使诉讼周期延长,裁判的权威受到威胁,与诉讼的严肃性不符。

其次,一审终审制有利于实现程序经济,提高诉讼效益。司法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体现经济性原则。如果再审程序设置上诉程序,将导致程序繁琐,消耗有限的司法资源,并增加当事人的讼累。

最后,一审终审制仍能保证程序的公正价值。再审程序只有在具备法定条件即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前提下并由法定的机关决定才可开启。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审慎对待,经过全面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作出裁判,足以保证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处理。

结论

基于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案件情况的变化,我们认为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设计存在问题。应该重新考虑审判监督程序的审判程序,使其成为独立的程序,不再区分为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统一为审判监督程序。同时,应该实行一审终审制,使再审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一经作出,立即生效,不得上诉。这样的改造将有助于解决再审程序审判程序设计上的困难,并提高审判监督程序的效率和效益。

延伸阅读
  1.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2. 审判监督程序规定
  3. 一、异议审查程序
  4. 一审终审与两审终审的差异
  5. 审判监督程序如何提起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4.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5.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6.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7. 申请支付令是否受合同约定管辖法院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