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4-0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非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
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包括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非法行为。
这些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对经济生活和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国务院(1998)第247号令第18条规定,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这是因为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本身是违法行为,参与者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无效:
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的行为应当视为无效。
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的行为应当视为无效。
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应当视为无效。
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也应当视为无效。
根据该批复规定,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办理。无效的民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因此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根据《贷款通则》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违反国家金融法规的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根据相关法规,法院除判决返还本金外,对于出借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应当收缴,对借款方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形成的借贷关系,应当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根据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