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4
作为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关键要素,承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承诺必须由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受要约人是要约人选择的交易对方,只有受要约人才能获得承诺的权利。其他第三方没有权利进行承诺,他们的行为只能被视为对要约人发出的要约。然而,如果合同建议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并且该建议可以构成要约,那么任何不特定人都可以作出承诺。但实际上,最终能够作出承诺的仍然只能是特定的人,比如悬赏广告。
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是受要约人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表示,因此必须向要约人作出。如果承诺不是向要约人作出,则不能视为有效的承诺,无法达到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目的。
承诺的核心要素是与要约完全一致的同意。受要约人如果希望与要约人签订合同,就必须在内容上与要约完全一致,否则要约人可能会拒绝受要约人,导致合同无法成立。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内容进行扩张、限制或变更,那么这不会构成有效的承诺,而应被视为对要约的拒绝。不过,如果同时提出了新的要约,称为反要约,只是简单回答同意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需要对受要约人的承诺进行分析。
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表述不同,而实质上是一致的,那么承诺的效力不应被否定。如果承诺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条件,就需要分析这些新条件是否实质上改变了要约的内容。如果没有实质上改变要约的内容,那么应视为对要约的承诺。如果实质上改变了要约的内容,那么就不应视为承诺,而应视为对要约的拒绝,并可能构成反要约。
如果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那么承诺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如果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那么承诺应该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如果承诺期限已过或超过了合理期限,那么就不能再作出承诺。此时,承诺不能被视为有效的承诺,而只能视为一项新的要约。原来的要约人不再受原要约的约束,他可以不接受受要约人的要约,当然也可以接受。如果接受,那就是受要约人对要约人的要约。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表示缔结合同的意思。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在商业交易中,承诺与“发盘”、“发价”等相对应,也可以称为“接受”。通常情况下,一旦承诺生效,合同即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