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状的法律定义和作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诉状的法律定义和作用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5-04

 
424758

诉状是指原告为了维护或实现自身权益,在合法的基础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陈述相关事实和理由的法律文件。

民事诉状,也被称为民事起诉书,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原告为了保护或实现自身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并陈述相关事实和理由的法律文件。

诉状的作用

诉状在诉讼中的作用是“提起诉讼”和“申请启动诉讼程序”。由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具有被动性,因此必须由原告通过提交诉状来启动诉讼程序。

诉状在诉讼中的地位是“纲领性文件”,即诉状的目的是让第一次接触该案件的人能够基本了解案件的经过。

诉状的基本结构

民事诉状通常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 文头:一般写明“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
  2. 列明诉讼主体:包括原告和被告。若有第三人参与,还需列明第三人。对于自然人诉讼主体,必须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职业、住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可写大概年龄)、住址和联系方式是必须提供的信息。对于单位诉讼主体,需提供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址、联系方式,并最好附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 诉讼请求:诉讼请求应按照序号分开,每条请求都应按照“请求依法判令XXXXX;”的格式进行书写。此外,一些法院要求诉状还需列明案由,但案由并非必要部分。
  4. 事实与理由:首先说明事实(如受到侵害),然后说明要求赔偿的理由(实体法规定)和提起诉讼的理由(程序法规定)。在实践中,为了简便起见,一些简单的案件可以不详细列明理由,只需写明“依法应承担责任”、“依法起诉至贵院”即可。
  5. 文尾:文尾应清楚地写明递交诉状的法院、具状人(原告)和起诉时间。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至少需要有一份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盖章、按手印)的原件。

诉状的基本格式

诉状应使用A4纸打印,最好不要出现涂改。

诉状的标题应使用二号黑体字。

诉状的正文应使用四号宋体字。

诉状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应使用三号宋体加粗。

具状人签名部分和起诉日期部分应留白,以便具状人签署。

延伸阅读
  1. 骗保罪从犯怎么判
  2. 从犯量刑比主犯重如何申请减刑
  3. 律师函的重要作用
  4.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定义和作用
  5. 赡养纠纷的调解方法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
  2. 民事诉讼立案条件及须知
  3. 上诉的定义和条件
  4. 民事诉讼庭审笔录的修改条件
  5.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6. 民事案件的宣判时间
  7. 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及其权利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