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状的法律定义和作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诉状的法律定义和作用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4

 
424758

诉状是指原告为了维护或实现自身权益,在合法的基础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陈述相关事实和理由的法律文件。

民事诉状,也被称为民事起诉书,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原告为了保护或实现自身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并陈述相关事实和理由的法律文件。

诉状的作用

诉状在诉讼中的作用是“提起诉讼”和“申请启动诉讼程序”。由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具有被动性,因此必须由原告通过提交诉状来启动诉讼程序。

诉状在诉讼中的地位是“纲领性文件”,即诉状的目的是让第一次接触该案件的人能够基本了解案件的经过。

诉状的基本结构

民事诉状通常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 文头:一般写明“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
  2. 列明诉讼主体:包括原告和被告。若有第三人参与,还需列明第三人。对于自然人诉讼主体,必须按照“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职业、住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可写大概年龄)、住址和联系方式是必须提供的信息。对于单位诉讼主体,需提供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址、联系方式,并最好附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 诉讼请求:诉讼请求应按照序号分开,每条请求都应按照“请求依法判令XXXXX;”的格式进行书写。此外,一些法院要求诉状还需列明案由,但案由并非必要部分。
  4. 事实与理由:首先说明事实(如受到侵害),然后说明要求赔偿的理由(实体法规定)和提起诉讼的理由(程序法规定)。在实践中,为了简便起见,一些简单的案件可以不详细列明理由,只需写明“依法应承担责任”、“依法起诉至贵院”即可。
  5. 文尾:文尾应清楚地写明递交诉状的法院、具状人(原告)和起诉时间。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至少需要有一份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盖章、按手印)的原件。

诉状的基本格式

诉状应使用A4纸打印,最好不要出现涂改。

诉状的标题应使用二号黑体字。

诉状的正文应使用四号宋体字。

诉状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应使用三号宋体加粗。

具状人签名部分和起诉日期部分应留白,以便具状人签署。

延伸阅读
  1.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2.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3. 保函
  4. 公证书是否需要妻子的名字?
  5. 公证制度及其作用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2.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3. 一审法官未送达上诉材料的处理方式
  4.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网上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