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对于谎报刑事案件的行为,将受到以下处罚:
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行为,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行为,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呼吁,市民在遇到日常麻烦事时,应直接找相关职能部门和服务热线解决。停水、停电、停燃气等问题可直接向相关生活服务部门寻求帮助,被困电梯可直接拨打“96333”电梯应急电话,卫生求助、医疗急救更应直接拨打“120”快速求助。居民不应让公安机关来处理这些急事,以免耽误时间和浪费公共资源。
根据2003年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警方提醒市民,公安机关受理的报警、求助、投诉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公安机关受理的报警范围包括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刑事案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以及其他需要公安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警情。
公安机关受理的紧急求助范围包括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危及生命情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帮助查找的;公众处于危难、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以及需要公安机关处理的其他紧急求助事项。
公安机关受理的投诉范围包括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违反法律法规行使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等。
警方呼吁市民共同保护公共应急资源,正确拨打和使用“110”,以使110接处警平台的服务更快、更及时。
首先,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谎报警情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谎报案情则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行为。前者侵犯的客体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运行秩序,如车站、港口、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对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制度,如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的查处、税务机关对逃税行为的调查。
第二,两者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不同。谎报警情是指在社会上散布虚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报警台或其他部门报告虚假的信息,一般限于谎报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事)件,如正在发生的挟持人质、聚众械斗、抢劫金融机构、爆炸、投毒等,其谎报的内容具有紧迫性。而谎报案情是指向行政执法机关举报、投诉并不存在的案件事实或者夸大案件事实,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
第三,处罚幅度有差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谎报案情仅有一档处罚幅度,即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谎报警情则有两档处罚幅度,即对一般情节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轻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两者的处罚幅度上限相同,但对于谎报警情的处罚幅度在下限方面有更大的自由裁量范围。
综上所述,根据案件中的情节,拨打110向公安机关谎称抢劫案发生的行为,并非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件事实,其目的是借助公安机关的调查行为对其妻子和儿子进行报复,同时其行为也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应被认定为“谎报案情”,而非“谎报警情”。鉴于其行为未造成较严重后果,按法定处罚幅度下限作出处罚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