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5
对于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所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实际上涉及一个问题:当刑法上某一犯罪构成要素的形式与实质评价存在差异时,应根据什么规则作出取舍?
刑法相对于民商法注重实质合理性,这一点可以从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刑事证据规则来说明。刑事判断注重实质,单位及单位人员的实质并不在于身份,而是是否单位职责或者业务活动的承担者。因此,持续、反复地履行单位职责或从事单位业务活动的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可以被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每种犯罪都有一个基本的犯罪构成,其中包含主客观方面的犯罪构成要素。作为犯罪构成要素的事实通常具备与客观危害行为密切关联以及能够进一步揭示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特点。在界定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内涵及外延时,应当关注与侵占行为直接关联的因素,即行为人的“职务”或“职责”。因此,将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担负单位工作职责的人解释、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符合犯罪构成要素的遴选与设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