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是否可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是否可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9-05

 
421269

形式与实质的评价差异

对于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所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实际上涉及一个问题:当刑法上某一犯罪构成要素的形式与实质评价存在差异时,应根据什么规则作出取舍?

刑法的基础立场

刑法相对于民商法注重实质合理性,这一点可以从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刑事证据规则来说明。刑事判断注重实质,单位及单位人员的实质并不在于身份,而是是否单位职责或者业务活动的承担者。因此,持续、反复地履行单位职责或从事单位业务活动的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可以被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犯罪构成要素的遴选与设定依据

每种犯罪都有一个基本的犯罪构成,其中包含主客观方面的犯罪构成要素。作为犯罪构成要素的事实通常具备与客观危害行为密切关联以及能够进一步揭示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特点。在界定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内涵及外延时,应当关注与侵占行为直接关联的因素,即行为人的“职务”或“职责”。因此,将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担负单位工作职责的人解释、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符合犯罪构成要素的遴选与设定规则。

延伸阅读
  1. 外资保险公司违反法律被吊销证书的处理方式
  2. 原告主张
  3.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4. 职工集资:公司资产划分股份,募集资金
  5. 个人独资企业和一人公司的区别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法对被告的举证责任和行为作了明确规定
  2. 公司未缴纳社保的强制执行程序
  3. 不服交通事故认定书应采取的措施
  4. 申请法官回避的时限
  5. 找不到受害人如何判刑
  6. 仲裁程序——劳动争议
  7. 人民调解员的聘任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