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犯罪预备中的制造条件的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法律知识

不属于犯罪预备中的制造条件的行为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3-01

 
421033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之前的阶段,为了顺利进行犯罪活动并实现犯罪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犯罪预备,只有满足特定的成立条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预备。

成立条件:

1.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的故意。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并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必须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这些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各类凶器物品用于杀伤或威胁被害人,各类器具材料用于伪造货币、票证、文印,以及各类工具物品用于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和方法各不相同,包括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除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例如,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

从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这些行为都是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进行的准备活动,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表露犯罪意图,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符合犯罪预备的要求。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根据情节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然而,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1.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2.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
  3.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4. 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的确定
  5. 绑架罪的构成及刑罚

犯罪热门知识

  1.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现场抓捕要求
  2. 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的多少种情形
  3. 民事伪证的构成条件
  4. 抢劫行为的法律性质
  5. 致人轻伤后积极赔偿免除起诉的法律效果
  6.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7. 非法集资算个人犯罪还是集体犯罪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