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动物侵权法律知识

承担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9

 
421005

一、动物的饲养主体要明确

饲养动物的责任应当由特定的主体承担,饲养的实质是指保有人对动物的实际控制和支配。只有对于那些由特定主体饲养的动物,才能被视为饲养动物。饲养动物是指人工喂养、放养和管束的动物,即保有人能够有效占有和控制的动物。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并不属于饲养动物,因为人们只是为其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并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的占有和控制。此外,虽然所有人一般都是保有人,但在国家的情况下,“所有”并不等同于“保有”。例如,野生动物虽然归国家所有,但在野生状态下并不受国家的控制和支配,因此不属于国家饲养的致害动物。

二、动物的独立动作致害要求

动物的独立动作致害是指饲养动物在不受外力强制或驱使的情况下,基于其本身的危险而实施的自身动作。这些动作是基于生物学上的本能而做出的行为,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到外界刺激,都属于动物自身的有意之动作。饲养动物的加害行为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包括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积极行为如咬、抓、踢、撞等动态的动作,消极行为如静卧、阻碍等静态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致害行为不一定要以常态的方式进行,有些非常态的致害方式也可以构成动物致害行为。因此,无论是直接接触加害还是非直接接触加害,积极的加害还是消极的加害,常态的加害还是非常态的加害,只要是动物的独立动作侵害他人,都应该由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三、人为介入因素对动物致害行为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人为因素介入,仍然可以构成动物致害行为。根据人为介入因素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人为介入是损害结果的唯一原因:当行为人的意志直接支配了动物的行动,动物只是人侵权行为的工具时,不构成动物致害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一般侵权责任,如果损害后果严重,还可能负刑事责任。

(2) 人为介入对损害结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不是唯一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构成动物致害行为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状态。行为人有故意和过失两种主观意志状态。对于过失介入,一般认为应当成立动物致害责任。至于当介入的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时候,能否构成动物致害行为存在不同的观点。

延伸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2. 王女士诉讼案件分析: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与责任承担
  3.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4. 婴儿内脏放毒品构成运输毒品罪的判决
  5. 用刀捅室友未遂是否会受到法律处罚?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电镀厂环境污染罪的处罚方法
  2.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3.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
  4.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5. 被高空坠物砸伤,怎么要求赔偿
  6. 楼上往下倒水属于高空抛物吗
  7. 违法强拆怎样追究责任?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5.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热门合同下载

  1. 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2. 出资不实股权转让范本
  3. 公司物品借条范本
  4. 委托还款协议书范本